记者走基层|海盐是这样“炼”成的

2024-06-05 07:59:37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5月29日,阳光下,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52.6平方千米的盐田里色彩丰富,深蓝、浅绿、浅红……仿佛调色盘。

记者走基层|海盐是这样“炼”成的

“现在是海盐‘春扒’的旺产时节,我们1.4平方千米的结晶区正加紧生产。”公司生产质量部部长高立增说,盐田呈现出不同色彩与水体深度、盐分浓度以及卤水中所含微生物情况等有关,“这里有初级制卤区、高级制卤区、结晶区等,里面卤水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

盐有“百味之王”之称。海水变海盐,到底要经历怎样一番“历练”呢?

从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驻地向东10多公里,就是渤海湾。通过引潮沟,几个纳潮泵站将涨潮的海水引入初级制卤区,先经过提溴,然后输送至盐场的滩田,开始“成盐之旅”,通过水分蒸发、结晶生长,最终成为一颗颗晶体为正六面体的原盐。

海盐的制卤工作贯穿全年,收获则是一年两季。把铺满池底的颗粒盐收集并输送至盐田边堆放的过程,俗称“扒盐”。其中,“春扒”集中在4、5、6月份进行,“秋扒”集中在9、10月份进行,都是在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的时节开展。

以前,“扒盐”是个力气活儿,非常累人。如今,机械代替人工,成了原盐生产的主力。

盐田里,一名工人正操作一台拖着一条长管的收盐机作业,盐泵将盐卤混合物通过管道输送到盐田边的盐卤分离装置——弧形筛,经过盐卤分离,盐落到了盐堆上,而卤水又流回盐田。

“前不久,我们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谋划将远程控制、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和卫星定位技术与海盐生产相结合,研发远程智能操作系统,助力产业升级。”高立增说。

目前,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原盐80%以上成了附近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盐化工企业的原料,近20%成了相距不远的兄弟公司沧州盐业集团银山食盐有限公司的产品原料。银山食盐有限公司是国家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国家食用盐储备基地。

在银山食盐有限公司院内,一条食盐生产线正在运转。原盐经粉碎、洗涤、烘干、筛分、色选、分装后,一袋袋食盐走下生产线。至此,海水走完了成为食用盐的全过程。

“虽然这些都是食用盐,但各有各的特点。”在银山食盐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室,副经理杨洪坡向记者介绍。

在这个不大的房间内,摆放着20多种盐产品。其中,既有大颗粒的腌制盐、小颗粒的精制盐,也有加碘海盐、低钠海盐。“不同地方制作菜肴对盐粒大小有偏好,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产品多样性开发。”杨洪坡说,公司积极探索延伸海盐产业链,研发了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低钠海盐四大系列26种产品。

“我们形成了原盐、溴素、食用盐、功能性盐产品的生产体系。目前,正大力推进‘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行动,努力促进盐化产业转型升级。”沧州盐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化池说。(河北日报记者张岚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