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以花响越千年——临夏牡丹里的文化传承与图强图新

2024-06-05 09:58:00 - 中国甘肃网

原标题:城以花响越千年——临夏牡丹里的文化传承与图强图新

城以花响越千年——临夏牡丹里的文化传承与图强图新

城以花响越千年——临夏牡丹里的文化传承与图强图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牡丹,被誉为“国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在大西北腹地、大夏河畔,有着一个与牡丹有千年渊源的地方——临夏。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游牧文化的交汇区,更是中华黄河文化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其因牡丹而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令人浮想联翩,引人一探究竟。

“花”名越千年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临夏市大夏河滨河路百里牡丹长廊看到,沿河边由南向北,牡丹竞绽、草木葱茏、曲径通幽、水流淙淙,石凳上、河水边、花海中……老人闲享暖阳,情侣打卡拍照,儿童奔跑嬉戏,惬意十足。

临夏,古称河州,有小洛阳之美誉,地处甘肃省西南部,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因“花中之王”牡丹而盛誉驰名,民间有“好牡丹出在河州”的说法。

在这里,临夏人与牡丹的情结随处可见,凤凰山上、大夏河畔、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有牡丹的影子。

“在临夏,不仅家家户户种牡丹,爱它美丽的外形,还因为它的秉性!”68岁的李常喜是临夏市一位普通的老人,对牡丹独有偏爱。

“从儿时起,牡丹便渗透在我的生活中,除了家家庭院中栽种的牡丹,挂着的字画,还有家中的砖雕,无一不与牡丹有关。”李常喜对牡丹记忆最深刻的是儿时的一件事,牡丹花开时节,临夏人有邀请亲人来家里赏花的习惯。在他十岁的时候,家中亲友团聚共同赏花。由于当时还小,他在帮忙干活时不小心将一锅热汤泼洒在了院中的牡丹上,家人都担心这株牡丹很快会枯萎,将被烫的花枝齐根剪掉,期待它能发出新枝。半年过去了,那株牡丹并没有长出新枝,就在家里人惋惜时,第二年的一场春雨过后,又发出了新枝。

李常喜说:“牡丹这种坚韧的品质,值得赞誉。正是这种品质,却让河州人对牡丹的喜爱更加浓烈了,它的不卑不亢和西北人的率直豪放还是很相似的。”

如今,临夏人已经将牡丹的故事发扬光大,临夏首台实景光影秀《遇见牡丹》被搬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向各界展示着临夏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

如今每到周末,《遇见牡丹》就会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震撼上演。光影秀分为依依惜别、春秋思念、情归花海三个章节,科技创新、艺术创意、数字赋能三位一体,巧妙借助自然景观与城市空间层次,融汇临夏城市美学与非遗文化。

游客陈辉平对演出赞不绝口:“现场,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光影与蝴蝶桥交相辉映,舞台布局匠心独具,舞蹈编排唯美清新,现场演出科技感十足,美轮美奂、高潮迭起,观演感受非常好。”

牡丹与临夏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所推崇,成为临夏不断积淀的牡丹文化底蕴。

牡丹的盛宴 临夏的狂欢

临夏以“花”闻名,已有1400年历史。千余年来,牡丹文化、牡丹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成为独特的地域标识。临夏当地也在深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重新思考牡丹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从2013年开始,每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临夏市都会以“河州牡丹”为主题举办节会活动,大夏河畔滨河路二十里的牡丹长廊,牡丹花竞相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每到这时,临夏的老人就会给孩子们讲文成公主进藏留下数株牡丹,经过千百年繁衍发展,流传千年的传说。如今,家家户户种牡丹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临夏砖雕技艺第四代传人张海林向记者讲述着他的牡丹情结,“在河州,牡丹园更是普遍,较大的牡丹园有百余处,临夏市的各个公园,皆可一睹牡丹芳姿。别看只是牡丹,但是它单一却不单调,临夏人对牡丹的喜欢是不厌其烦的。”

走进东公馆,有一件《牡丹双宝瓶》的牡丹砖雕,用生动的文化实物、传统雕刻技艺,展示着丰富的牡丹文化内涵、牡丹文化传承和新时代的牡丹故事。“牡丹虽盛,但花期较短,勤劳的临夏人民便将牡丹穿在身上、雕在砖雕上、刻在木雕上、捏在泥塑上、画在纸上、绣在枕头上……用传统非遗的形式将牡丹呈现在生活的细节中,留在心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更是在金代便开始创作牡丹,东公馆的《牡丹双宝瓶》更是牡丹砖雕中的绝佳作品。”谈起以牡丹为题材的砖雕作品,张海林仍然保持着研究和宣扬牡丹文化的高度热忱。

除此之外,牡丹文化渗透临夏地域的各种艺术中,临夏作为“花儿的故乡”,常以民歌“花儿”传唱牡丹,在众多的花儿曲令中,很多都以牡丹命名,有“牡丹令”“白牡丹令”“二牡丹令”等等。在民歌“花儿”演唱的情感表达中,牡丹常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花儿令中常将牡丹喻为女性,也通过对牡丹的喜爱之情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今年5月初,一年一度的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活动如期而至。开幕式活动中无人机表演、灯光秀表演、歌舞开场秀接连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感、艺术感十足的视觉盛宴,以“河州牡丹”为主题的节会活动愈发精彩纷呈。

据悉,今年的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活动将持续至7月,内容包含6大类46项具体活动。游客可以在牡丹长廊品鉴国色天香、在大夏河畔欣赏明星演艺、在凤凰山下感受竞技魅力、在八坊古巷触摸历史印记、在蝴蝶桥下慢享闲适时光、在鲜花港里邂逅“玫瑰仙子”、在美食街中品尝河州味道、在树莓基地畅饮花儿精酿……尽情感受“魅力花都、公园城市”“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的独特魅力。

临夏正通过各种形式,彰显“牡丹之乡”的独特魅力,其发展活力也越来越鲜明。

图强图新方为“大悟”

牡丹精神一直熏染浸润着临夏人,滋养着当地人敢打敢拼、图强图新的性格。

近年来,临夏州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将花卉作为“牛羊菜果薯药菌花”八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临夏市也以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以玫瑰和牡丹作为产业支柱,发展全产业链,扩大种植园面积,建设花卉研发中心,打造“中国好花出甘肃”品牌,让鲜花文化品牌更有温度、更有高度。

5月27日,在临夏市牡丹产业园建设现场,临夏亿农农牧投资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牟波对记者说:“我们的产业园马上就要建好了,这个集牡丹种苗繁育、牡丹产业空间拓展、技术研发推广、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并行的牡丹全产业链基地即将开始它的使命。”

临夏市牡丹产业园项目是临夏为补齐牡丹产业化发展短板、丰富乡村文旅消费业态实施的项目。这一项目总投资2.26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牡丹科技园,占地98.5亩,总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建设生产性智能温室、花卉艺术中心、牡丹产品试验展示体验中心、花卉保鲜库、牡丹种苗培育等功能分区,目前完成投资9700万元,完成总体工程量90%;二期建设牡丹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基地,占地55亩,总投资860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能够向市场提供紫斑牡丹组培苗、种苗和四季观赏牡丹盆栽,生产销售牡丹精油、籽油、纯露和烘焙食品等,同时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从事采摘、包装、物流、旅游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临夏市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互促发展。

牟波说:“牡丹之所以成为‘花中之王’,成就万紫千红,奥秘就在于杂交,通过遗传和环境的互相作用,演绎生命的繁衍变化。为此,2021年亿农公司投资了占地270多亩的临夏牡丹资源圃。”

现在,牡丹资源圃中已收集了476个牡丹品种,涵盖紫斑牡丹品系、中原牡丹品系、滇牡丹、大花黄、日本、欧美等多个品系,其中紫斑牡丹品种359个,占到了90%的规模,中原牡丹品种71个、日本牡丹品种14个、欧美牡丹品种3个、野生牡丹5个品种(含2个紫斑牡丹)、组间杂种10个、芍药11个,共18979株。

“从建设初到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接近500种牡丹的种质资源的评价,包括园艺性状的评价以及后续加工工艺的评价。这些成果为牡丹的花用、食用、药用、美用功能产品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助力牡丹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应用,形成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牟波说,公司已于与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共同探索牡丹产品的研发。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唐红表示,临夏牡丹未来发展,不仅限于文化旅游产业,更要在医药生物科技方面做文章。通过加大对牡丹基础科学的研究,临夏市将建立起牡丹人才培养基地、紫斑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牡丹产品开发科研基地,从而加大对牡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打造“魅力花都、公园城市”品牌,是对城市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的一次“大悟”。临夏市正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和创先争优的奋斗姿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夏篇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