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发布,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案例入选

2024-06-05 10:17:00 - 中国江苏网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万晨)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据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生动能。今年3月,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

近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上,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揭晓。案例涉及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领域;覆盖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12个省份,以及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发布,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案例入选

记者注意到,在现代农业领域,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的实践案例入选。通过融合农情、植保、气象、基础空间等数据,提供了历史病害、监测分析、预警发布等服务,累计监测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超2亿亩,近三年年均挽回稻麦损失200万吨,年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8亿元......这些都是数据赋能现代农业生产的累累硕果。

据介绍,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病风险高,而传统病害监测手段存在数据采集不全面、监测覆盖范围不到位、风险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对病害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等信息的采集汇聚,对作物病害发生进行常态化的概率测算和风险预警,有效提高病害防治的精度和准度,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推动多源数据采集治理。依托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综合应用GIS、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手段,采集汇聚农情、植保、气象、基础空间等相关数据,构建赤霉病、稻瘟病数据资源库。

搭建病害智能化预警模型。整理分析稻麦病害发病情况的历史调查数据,结合对应时期稻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气象数据、作物识别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搭建病害发病概率模型,实现稻麦病害发生风险预测。

推出风险防控常态化服务。基于病害监测预警数据分析结果,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历史病害服务、监测分析、预警发布等服务,每日提出未来7天病害侵染风险,提升在重点时间、重点区域的病害精准防治能力。2019-2023年,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连续预测全省赤霉病、稻瘟病发病风险,累计监测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超2亿亩,病害逐日风险预测准确率提高到80%以上,风险预测时间比人工提前7天,平均减少每年植保用药1-2次。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防控病虫害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在江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深入,数据要素正成为“新农资”,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助力农户们从凭经验到看数据,从手上没准到心中有“数”,农户的致富“饭碗”也将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相关素材来源于国家数据局公众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