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2024-06-05 18:44:00 - 东方网

转自:上观新闻

“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走进位于天山中医医院内的长宁区名中医书房,天山中医医院院长马恰怡自豪地表示。玻璃柜中,是一个双层皮箱,上层装着中医外科的外用膏、丹、散药物,下层则是手术刀等手术器械。这个出诊箱是有“疗疮大王”之称的顾氏外科第二代传人顾筱岩在外出为百姓看诊时所使用的。作为海派中医代表流派之一,创建于1862年的顾氏外科疗法因独特疗效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前夕,6月5日,长宁区名中医书房在天山中医医院揭幕。这一非遗中医主题书房是长宁区图书馆继“新页书房·非遗主题馆”“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后推出的又一主题阅读空间。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86岁的上海市名中医、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顾乃强来到现场,顾筱岩的出诊箱正是他捐出的祖父用过的物品。在书房展柜中展示的还包括顾筱岩、顾伯华父子两代名中医的医案手稿等珍贵文献。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天山中医医院的三位上海市名中医顾乃强、倪克中及陈之才之女陆群力不仅为书房建设提供了大量中医典籍、用具、医案手稿和书法作品,还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尘封已久的中医故事。这些珍贵的资料和感人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书房的收藏,也让我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马恰怡介绍,天山中医医院各个名中医工作室、非遗传承团队及全院职工纷纷拿出自己收藏或撰写的中医书籍,为书房建设贡献力量,其中流淌的是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我们将以名中医书房为载体,更好地传承保护这些宝贵的财富,造福中医后学,传承中医精髓,更好服务百姓。”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今年4月,天山中医医院的“马氏面瘫疗法”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长宁区图书馆与天山中医医院共同打造的集中医典籍收藏、非遗文化展示、健康知识普及、中医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特色阅读空间,名中医书房由名家书房展示区、非遗研讨区、非遗体验区三部分组成,藏书300余册,涵盖中医各科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等多个领域,集中收录上海市名中医、长宁区中医药名家及天山中医医院工作室成员的专著、名方、手稿、工具书。书房设计融合传统中医元素与非遗元素,陈列有中医药用具、传统医疗及制药工艺、针灸推拿等非遗技艺等。记者看到,书房一面墙上就有“马氏面瘫疗法”的相关介绍。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上海这个区推出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小皮箱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作为基层文化服务的新阵地,名中医书房未来还将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培训及实践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核心,为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一站式的中医知识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图书本就是综合性学科,从非遗书房、艺术书房到名医书房,我们希望通过主题类书房的打造,为读者提供更有专题性、针对性的阅读服务,做好图书的专业引导和延伸服务。”长宁区图书馆副馆长浦立维表示,“主题书房既是阅读资源的汇聚,更希望通过特色空间和内容向大众传扬中华文化。与不同社会力量合作的名师书房、名人书房等都在酝酿之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