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党支部 党小组建在富民项目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

2022-07-05 16:43:20 - 瞭望

➤李正森掰着指头,和村民反反复复算账:“一座大棚一年收两季木耳,一季净赚2万元,跟出门打工比也不差啊!”

➤在外做了20年矿工的村民陈庆海回村种木耳,头一年就挣了3.5万元。曾经灰头土脸的他,现在皮鞋锃亮

➤每到节假日,不少驴友前来露营、骑行,村民们惊奇地发现,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晨

走进金米村,仿佛置身一片木耳的海洋。

平坦的坝地里,排列整齐的地栽木耳菌棒向远方延展,蔚为壮观。大棚内,一串串吊栽木耳旁,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收集着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连村民家的庭院,也摆放着塔栽木耳的钢架。

村支书李正森,至今还记得十年前金米村的模样:4米宽的水泥路坑洼崎岖,村里一半是土房。群众土里刨食,可无论种玉米还是红薯,都是广种薄收。近四成村民在外打工,不少年轻人一离家,就没想着再回来。

如今,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山村已是容颜一新:池塘里碧波荡漾、莲叶接天,翻新拓宽的柏油路,串起点缀于青山之间的三五民居,从高处俯瞰,宛若画境。村民在房前屋后遍栽木耳,设施大棚内,年轻的技术员采摘木耳动作娴熟,不时打开手机直播,与粉丝分享丰收的喜悦。

小小一片木耳,富了一方百姓。2021年,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60元,是2011年的3倍多。

依照“支部引领、集体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十年间,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委会的荣誉墙上,一面面沉甸甸的奖牌,无声讲述着山乡巨变。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党支部 党小组建在富民项目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

党员示范 村民有了主心骨

在柞树丛生的柞水县,种植木耳的传统由来已久。因技术落后,产量低、规模小,多数农民只是将其作为副业。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柞水县提出发展木耳、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的“一主两优”思路。金米村想要流转一片土地建木耳大棚,可群众没人理解:没资金、缺技术,又怕种出来打不开市场……

金米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入户做工作。老年人想不通,就试着说服他们的儿女。反对的人多了,就召开村民大会,大伙儿一起拿主意。

对群众的担忧,村支部早有考量。“大棚建好免费承包给贫困户,村里免费提供菌包。等种出木耳有了收益,扣除成本,赚的都是你的。”李正森掰着指头,和村民反反复复算账:“一座大棚一年收两季木耳,一季净赚2万元,跟出门打工比也不差啊!”

在多位党员示范下,一些思想活络的村民率先吃起了“螃蟹”,50多座大棚拔地而起,当年就见了效益。许多村民主动要求流转土地、承包建棚,局面一下子被打开了!

把小木耳升级为主导产业,要更新观念,更要靠技术引领。

在扶贫资金支持下,金米村引进龙头企业,建起年产2000万袋的菌包厂,以陕北苹果树的废弃树枝为原料,摒弃了需要砍伐树木的传统椴木种植方式。发展温室大棚,引入大数据,使木耳生产智能化、可视化。

当产业步入正轨,“党建+产业”的带动模式日渐成熟。村支部成立由6名党员组成的“木耳产业党小组”,分别负责培训、收购、销售等工作,让带动能力强的党员,示范带动有意愿的群众。村支部持续推广“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方式,邀请技术员手把手指导。

“有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村民就有了主心骨!”在外做了20年矿工的村民陈庆海回村种木耳,头一年就挣了3.5万元。曾经灰头土脸的他,现在皮鞋锃亮。

好办法落地生根

不久前,金米村经历了一场“小风波”。村支部准备在第二村民小组进行环境整治,翻修一条村道。修路前,要清理一块被乱占的土地,个别村民不肯腾退,工程还没启动就“卡了壳”。

一场庭院议事会由此登场。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和20多位群众代表坐在一起,当面锣、对面鼓,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当事村民被说通。

“涉及大伙儿的事,大伙儿一起商量,敞开心扉谈,气顺了,道理就想明白了。”村民赵琴说,村里的事小到矛盾纠纷调处,大到美化村容村貌、制定发展规划,都会召开议事会。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愿意为村里尽一份力。

修订村规民约,增加好公婆、“五美”庭院、优秀致富带头人评比项目;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载体功能,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开设远程课堂、专家课堂和田间课堂,培育职业农民……金米村老支书樊德朝说,这些探索出来的好办法一条条落地生根,村里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昔日贫困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扭住“小木耳、大产业”发展目标,村子建立起“农民+互联网+快速物流”电商平台,培训网络带货主播十余人。建设中药材和早园竹套种园区120亩,发展农家乐和民宿13家。

每到节假日,不少驴友前来露营、骑行,村民们惊奇地发现,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支部依托产业建 党员围着项目转

这些年,金米村陆续建起170多座木耳大棚,引进菌包厂、分拣包装厂等龙头企业5家,90%的村民被嵌入木耳产业链。

“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将村干部和全体党员编入木耳、中药材、水果、电商和乡村旅游等5个党小组,分工协作为群众服务。”李正森说,支部依托产业建、党员围着项目转,终于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小木耳让柞水人端上了金饭碗。”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说,柞水把木耳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打造以柞水木耳及农特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园,累计实施木耳产业项目116个,建成木耳产业园区6个,发展木耳3.77亿袋。

产业之变,给金米村带来了更多变化。

十年间,74岁的老党员瞿明亮感触最深的是“党员的好作风又回来了”。“疫情防控、发展产业、移风易俗,党员干部都是冲锋在前。”他说。

十年间,不少年轻人重新回到金米村,为山乡发展注入活力。今年36岁的李正森2011年创业,“群众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动力,这里有希望,更有舞台。”他说。

十年间,这个曾经一到夜里就静悄悄的小山村,悄然开启了“夜生活”。“晚上很多村民一起跳广场舞,特别热闹。村里还搞过合唱、拔河比赛、采摘木耳竞赛,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27岁的返乡大学生张倩说。

面向未来,金米村雄心勃勃:建设农业主题公园、矿山遗址公园、生态主题公园,打造木耳规模化种植示范区、秦岭生态田园景观区、农耕民俗文化展示区等。

“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段新的征程,我们一定能走好!”李正森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