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发布“助微计划”报告:超过七成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

2022-07-05 22:02:00 - 新京报

7月5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助微计划”推进会,倡议金融机构在2022年继续围绕助小微、振乡村、兴科创、促就业等重点任务,推动“助微计划”取得新成效。

全国工商联在会上发布的《“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两年间,参与的金融机构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正在逐步回升,但融资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而线上化的信贷成为银行助力小微企业主要选择。

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超七成有融资需求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但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全球疫情持续,他们的生产经营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调研显示,自2021年二季度至今年二季度,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季度经营流水在13万元左右,现金流平均维持时长不足3个月,净利润率平均每个季度下滑0.53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压力来自经营成本高、市场需求疲弱和疫情反复。”《报告》指出,近7成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但3成遭遇融资难题,主要难点为规模小缺少适配金融服务、抵押担保不足、利率过高、申请手续复杂等。

银行业“组团”支持小微企业

《报告》显示,两年来共有127家金融机构响应“助微计划”。响应计划的银行中既有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有来自各地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这让小微企业的获贷渠道更加广泛。《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内获得过贷款的受访小微企业中,约49.9%从2家及以上的银行获得了经营性贷款。

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渠道资源,起到了互补效果。2021年“助微计划”中,工行、中行、农发行等国有及政策性大型银行及平安、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金额占比超过7成,持续发挥主力作用。

网商银行等民营互联网银行则借助科技优势,通过线上触达更多长尾小微客群,服务小微经营者占比超过7成,对拓展“助微计划”的覆盖面起到补充作用。

《报告》显示,在获得过贷款的小微经营者中,有48.8%是在2020年及之后首次获得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大量此前没有被金融机构覆盖、或覆盖不足的长尾小微经营者群体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线上信贷成银行助力小微企业主要选择

线上渠道灵活性和低成本,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内获贷款支持的受访小微企业中,超过80%通过线上渠道获得,88%认为利率可负担,67%认为获得融资的效率大幅提升。

根据《报告》内容显示,工商银行“小微e贷”、中国银行“惠如愿”系列、农业发展银行“小微智贷”、平安银行“小微智贷星”等,都采用了智能化方式。网商银行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图计算技术等,给种植大户和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线上服务。

据工商银行统计,参加“助微计划”以来,工商银行先后为超过百万的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其中80%通过无接触线上办理,工商银行提出,要将数据技术和专家治贷相结合,线上和线下渠道相配合。另据网商银行统计显示,2021年,网商银行约70%的小微用户平均贷款时长在三个月以内,超过70%的单笔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

此外,《报告》显示,依托多维度的大数据,应用数字技术开发普惠小微信贷产品,持续提升贷款申请、授信审批、支用还款等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银行机构提升小微普惠信贷可得性的共同选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编辑白昊天校对李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