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阳明文化文献库

2024-07-05 05:55:34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贵州日报

创建阳明文化文献库

苏桦

创建阳明文化文献库

孔学堂书局出版的《清水江乡民家藏文书考释》和《黔山星火》。

创建阳明文化文献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舒畅

人物档案:资深出版人,编审。贵州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现任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总编辑。中宣部第二批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30余年。策划、编辑出版的图书项目曾多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曾参与组织贵州省重大文化出版工程《贵州文库》《贵州学者文丛》项目的相关出版工作。近年来,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故事绘本》《中国儒学新论》被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策划的《阳明文库》、《屯堡文丛》田野调查系列、“两创”系列和《贵州红色文化丛书》故事系列被列为贵州省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组织实施的《清水江乡民家藏文书》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已走出国门。

《阳明文库》简介

贵州省“十四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孔学堂书局出版的《阳明文库》,是集学术上的权威性和规模上的唯一性于一体的新时代出版工程。该出版工程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阳明文化资源,高水准、全方位汇聚和推出海内外阳明学研究精品力作。

2019年,孔学堂书局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贵州省孔学堂基金会、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的支持下,启动《阳明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该文库将在“十四五”最后三年(2023—2025年)推出第一辑140余种约200卷图书,其中含出版研究专著和古籍图书123种左右,普及推广读物17种左右。该系列图书在2023年、2024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后,得到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阳明文库》在阳明文化的文献保存、学术研究、普及推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价值丰厚,意义深远。

作为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中的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的成果,《阳明文库》规划推出阳明研究、古籍、黔中王学、“两创”等书系,并开展中小学阳明讲堂、阳明文化数据库建设等工程。其中黔中王学书系是重要板块。

记者:6月19日,《阳明文库》宣传推介及境外发行代理签约仪式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目前该书系已编辑出版图书32种36册,其中包括学术专著系列19种22册,古籍整理系列13种14册,得到了全国出版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您作为《阳明文库》策划、执行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套图书的出版经过吗?

苏桦: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的路径有很多,出版是其中重要的选择。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被列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前,我们就发现了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及市场需求,再加上那份弘扬贵州传统文化的初心,我们因此策划并编辑出版《阳明文库》。以文库命名,内含了“高、大、全”的构想。该文库旨在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阳明文化资源,高水准、全方位汇聚海内外阳明学研究成果,聚力打造成具有权威性、唯一性、现象级的出版工程。

2019年,孔学堂书局启动《阳明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该文库将在“十四五”最后三年(2023—2025年)一共完成第一辑140种约200卷图书,其中含出版研究专著和古籍图书123种左右,普及推广读物17种左右。

记者:作为一个重大“文化工程”,应该有着较为宏大的布局、高远的立意和多元化的内容构成。具体到《阳明文库》,它在书目的选题、专业高度和内容构成等方面,是如何呈现“文化工程”的特点的?

苏桦:五个板块共同组成了该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出版海内外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阳明学及阳明后学的研究著作;出版阳明学珍稀古籍善本、孤本的影印本点校本;出版黔中王学系列图书;出版阳明文化的“两创”类图书(含学生、市民读物);实施阳明文化的数字化工程,等等。多维度的产品构架,让《阳明文库》绝不仅是具备学术权威和专业高度,令专业研究者认可的高深读物,普及读本和数据化工程,可以让阳明心学的精神财富穿越时空,惠及众生。

孔学堂书局邀请众多海内外学术精英参与这一文化工程。由30位学界顶流组成了《阳明文库》学术委员会,其中4位顾问分别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陈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陈祖武。而郭齐勇、丁为祥、干春松、杨国荣、董平等委员也都在阳明学研究中成就斐然。他们是《阳明文库》出版工程的重要学术支撑。

记者:南京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承贵评价说:“《阳明文库》将关涉阳明文化的各类文献有选择性地收集在一起,成为当今最为系统、最具特色的阳明文化文献库,从而使阳明文化文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阳明文库》以书为媒进行的阳明文化研究和传播,与已有的阳明学著述相比,有什么不同?

苏桦:这套书的亮点在于填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阳明文化研究成果系统性、规模性出版的空白;特点在于遴选阳明典籍中国内外未出版的善本、珍本、孤本进行高质量影印、点校出版,以避免与其他阳明出版物的雷同;而重点则在于通过黔中王学古籍和研究专著的出版,努力挖掘阳明学在贵州的传承发展,以图书集成的形式向世界展现黔中学派对王学发展的巨大贡献,筑牢贵州文化自信的基石。

记者:说到黔中王学,体现的就是阳明心学和贵州之间的深刻联系。500年前,王阳明被贬谪至贵州,龙场悟道使得贵州成为阳明心学的诞生之地。500年后的《阳明文库》,如何体现心学对贵州跨越时空的影响?

苏桦:在我们出版的三卷本《地缘、血缘与学缘的交织——中国人文和自然环境中的王阳明及阳明学派》中,专门提到“黔中王门”不仅可以单立门户,还可以作为阳明学向文化边缘地区传播的成功范例。书中说“学术界已基本形成‘黔中王门’之共识,曾出现过水西(龙场)、贵阳、思南、清平、都匀五大阳明学重镇。”

阳明先生本人及邹元标、郭子章、孙应鳌等阳明后学为贵州传统文化埋下了发达的根系,留下了灿烂的笔墨,至今仍有张新民、王路平、王晓昕等学者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当然,还有大量的民间阳明文化爱好者、阳明心学实践者,他们也在以具体行动弘扬阳明心学。因此,黔中王学书系是我们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出版工程。

该书系分“黔中王学古籍整理”和“新黔中王学”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收录黔中历代学人整理、刊刻的阳明学相关论著,收录的时间下限是1911年,规模近30种;后一部分主要收录现当代研究黔中王学的学术专著及现当代贵州学者研究阳明学的学术论著,约9种。本书系分三辑出版,每年一辑约13种。

目前,“黔中王学古籍整理”部分已出版《阳明先生文录》《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邹元标的《邹子存真集》《邹子愿学集》《邹忠介公奏疏》《南皋邹先生会语讲义合编》,孙应鳌的《孙应鳌集》;正在编校中的有王阳明的《居夷集》,郭子章的《黔记》《黔草》,李渭的《李渭资料辑校》。这些都是阳明心学发展历程中的珍贵文存。“新黔中王学”部分已出版省文史馆原馆长、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久所著的《王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兼荣誉院长张新民所著的《本体与方法——王阳明及其后学学术思想研究》。黔中王学书系是向阳明学致敬,为贵州文化添砖加瓦。

记者:除了《阳明文库》,阳明文化还以各种创新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比如串联起王阳明在贵州行迹的“阳明·问道十二境”,就成为眼下一条经典研学线路。您如何看待阳明心学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命力?

苏桦:阳明文化在贵州已成为一种根性文化,除图书出版,孔学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都设立了阳明文化的研究机构,修文等地也常举办研学活动。但其影响非止于贵州。除黔中王学,历史上,阳明后学还有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泰州学派、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止修学派等学派,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其香殊异。放眼世界,阳明心学对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都有着重要影响,堪称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学问。

正因阳明心学蕴藏着智慧、卓识和道德之力,它才能历经500年而越发生机盎然。阳明心学在发展中迎来了新的跃升,生命力更顽强,它将会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擎起高峰、森林,造出独好的风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