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冰箱里放大象的人

2024-07-05 11:35:30 - 媒体滚动

往冰箱里放大象的人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到底怎么写?”新的SOP编制参与者总问我。

我也总是说,其实就是放大象的过程。工艺写的是“把大象放进冰箱里”,而SOP写的是“首先从右手边打开冰箱门至90度,然后把大象放进冰箱,最后把冰箱门关上”。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那就说说我三年“放大象”的经历吧。

一份“编制SOP的SOP”

2021年“十一”假期,我收到部门通知。要求谢红晨主任、刘宁师傅和我针对现在生产工艺操作两张皮现象制定解决策略并开展相关工作。

不太了解现场的我,在前辈的帮助下了解到如果工艺文件写得粗,又包含大量的理论内容,就会造成“工艺一句话,可能师傅要干两个小时”的局面。我立即想到事业部小伙伴总说起“按着师傅说的做,但总找不到师傅说的手感”。对于他的抱怨我当时还想手笨吧。现在明白了,原来工艺和现场需要一个将工艺术语转化为操作动作的中间媒介。

经过咨询和讨论,我们决定对精益工具之一的标准作业指导书SOP“动动手脚”。

在王部长的顶层指导下,大家分工细化SOP推进的顶层策划图,头脑风暴演绎可能遇到的阻碍,急躁的我觉得方案行不通、想法又讲不清的时候就会出去“喝个水”,谢主任、刘师傅好脾气地等我缓和后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整整3天,终于完成了可落地执行的专项策划,明确目标、路径、资源。我又给编制者写了一份指导文件“编制SOP的SOP”,收假后我们迅速开展了启动工作。

伙伴们的“琛哥”

SOP就是要细化工艺没有说清的地方,起到精准岗前培训及指导现场作业的作用,让谁来干都能干好。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制造特点各不相同,工艺文件写得颗粒度也就不一致。

我的工作就是把好SOP编制质量关,各部门工艺员做好的文件我先看。白天忙着工艺管理方面的工作,晚上就抓紧时间静心看SOP文件。

为了回复的严谨性,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新手操作工去“挑刺”,对配图有没有参考性、前后逻辑有没有不通顺、叙述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进行把关。

每个编制者都被我反复“骚扰”,上班时间现场面谈、下班了就打电话,SOP中描述不清的内容,让他们给我解释,引导他们将解答的操作过程,通过文字或者图示的形式显性化表达、固化在SOP文件中。

沟通后我把有问题的直接在SOP文件中批注,还会顺手把格式调一调,提高可读性。

“你这回复的字比我写得还多。”“你这工作气场和工艺标准熟悉程度,还以为入所多年了。”小伙伴和老师傅们第一次收到反馈后惊讶地说。

每一份SOP都经过至少两三次这样的迭代评审才会开始技能级、系统级评审。系统级评审的时候,我们会再把工人师傅叫上一起再评,确保SOP和现场文实一致。

那年,入所一年的我获得了所级“新员工成长”奖。

干了2年,怎么评价成果呢

2022年,刘宁师傅工作重心转移,我开始了单打独斗,SOP推进也好似步入常态化。但这种幻象在年底总结时,被王部长的三个“问号”打破了——SOP到底有没有用?现场该控的地方到底控没控住?到底怎么评价生产过程受控情况?

2023年,在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开始通过六西格玛工具过程能力评价指数“Cpk”来评价SOP及生产单元运行过程控制能力评价试点工作。我也希望这个工作能解答王部长的三个“问号”。

Cpk试点面临的痛点在于——一线工艺员在精益六西格玛方面的知识准备不足;过程数据缺失,如何通过结果数据分析定位到生产过程?

在领导的协助下,我请到精益六西格玛专家胡老师对工艺员开展导入培训。结合王部长提出的“Cpk”大赛,全方位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大赛通知发出后,23个单元报名了,大都是由刚入所三年内的新工艺员带队。我在胡老师和所内专家指导下,制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报告模板,通过模板形式引导大家运用合适的精益工具等开展工作。

大赛总共5个月,过程节点设置比较紧凑,为了让大家都能跟上进度,我基本一天一个部门跑,问进展、参与讨论,帮忙争取执行资源,组织所里六西格玛黑带大师专项辅导。

Cpk试点结题,经过质量、交付以及精益六西格玛专家把关,顺利结题的21个生产单元关键过程能力指数平均提升35%,远超10%提升的指标要求。

出数据的时候,我们都很惊讶,但想想整个过程各部门领导专家、工艺、设计以及现场操作人员的付出程度,好结果也就理所当然了。

一起干PDCA里的那个“A”

今年,我“厚脸皮”打电话给各部门主管领导要人,把之前SOP推进、Cpk大赛中鼎力相助的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及一线青年工艺骨干集结起来,一起面向集团及所里职代会Cpk指标要求,聚焦重点产品关键环节开展Cpk显形管理与提升。

“我就是个催活的!”这是我对自己工作内容的评价,活力十足的我每当能量低谷时,总会被伙伴们提交的认真、细致的“作业”感动,让我没办法辜负他们,心里又会充满能量。我也要用认真、“较真”,回复他们的努力,让所有的汗水不白流。

以前我是一个人“催”,找专家“帮忙”,今年我带团队了,“催”的力量更强了。我,我的团队必将朝着既定目标,披荆斩棘、不负众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