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呼吁抢救古北口

2024-07-05 14:35:58 - 北京晚报

一封信呼吁抢救古北口

1985年,本报刊文介绍古北口长城之妙。

40年前,一封名为《救救古北口长城吧》的长城求救信寄至《北京日报》郊区版。写这封信的是如今年近七旬的王长青。在古北口长城保护众多事件中,都能听到他的名字。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密云古北口镇河西村的王长青家。站在村子里,可见四周的山峦上盘踞着蜿蜒长城。“来啦,快进!”王长青自屋内迎出,声音洪亮,走路虽微跛,但就是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前些年中风,腿脚不像以前那么利索啦。但爬长城没问题,能上去。”老爷子哈哈一笑,收拾东西便带着大家上山寻长城。

古北口汇聚着密云长城的精华段,卧虎山、蟠龙山、司马台长城等都居于此。“我是在长城脚下出生的,我这一辈子也没离开长城。以前不知道它叫长城,村里人都叫它‘边墙’。”王长青边走边说。“1982年的冬天,有两个人从香港来,找到我说要去拍长城。我就问他们,啥是长城啊?其中一人是香港商务印书馆负责人陈万雄,他说就是你们后山那一面墙,学名为长城。我才知道,原来边墙叫长城。那天我陪着他们,沿着蟠龙山一直走到金山岭,边走边拍,一直到太阳落山。”自那开始,“长城”这两个字就印在了王长青的心里。

之后,王长青下乡工作时就格外关注长城的境况。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拮据,为了省点材料钱,不少人盖房、盖猪圈,都去长城上搬砖。这么一来,不少长城都被拆得不成样子。“蟠龙山长城两侧城砖全被拆了,中间的黄土夹心都露出来了。再有五眼楼、姊妹楼,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王长青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文稿,标题为“救救古北口长城吧”,寄给了《北京日报》郊区版。1984年,“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后,王长青不仅捐了款,还作为长城保护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获赠了一台高倍望远镜。这趟旅程,让王长青心潮澎湃,更坚定了他保护长城的心。1984年的冬天,王长青还和徒步考察长城的董耀会、吴德玉、张元华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并把自己的5斤地方粮票换成全国通用粮票,送给董耀会他们三人。

后来,王长青成为了一名长城保护志愿者,默默守护着长城。直到1996年,他重回文化站上班,对古北口文物做全面调查和走访,保护长城成了他的正差。40年来,王长青走遍了古北口地区的每一个村庄和每一处古迹,搜集整理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古北口长城保护“土专家”。2007年,王长青被评为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获得全国文物保护特别奖。前几年,王长青得了脑梗,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家人搀扶着他去看古北口北门和姊妹楼的修复进度。如今,王长青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依然活跃在长城上。“我现在经常给年轻人讲长城故事,还学会了拍视频。”王长青说,自己的一生与长城紧紧相依,骨血相融,“我是离不开长城的。”本报记者王可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