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品里的长城故事

2024-07-05 16:01:04 - 北京晚报

讲述藏品里的长城故事

长城邮票、老照片、老明信片……一幅幅旧时画面,在方寸间留住了历史中的长城。40多年来,生长在八达岭脚下的长城文化学者孟宪利,通过自己的数万件收藏和研究,向世界讲述动人的长城故事。

孟宪利长城收藏的缘起,还要追溯到40多年前,身为瓦匠的父亲曾参与八达岭长城的修复和保护。“长城一定要永远留下来。”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影响了孟宪利一生的一句话。

长城和长城保护,成了孟宪利朴素而深沉的情结。至今,他收藏了数以万计的长城藏品,其中一部分“重头戏”是百年前的老照片、明信片、幻灯片、版画……

这些收藏品对长城保护有什么作用?孟宪利收藏的1877年的“弹琴峡五贵头”老照片就派上了用场。

关沟古道是八达岭长城的重要文脉,在其显著位置有一处文化遗迹——弹琴峡五贵头。1877年,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来到这里,拍下了三张照片。这三张珍贵的照片有幸被孟宪利收藏了。

2020年,文物部门启动相关修缮工作,试图复原五贵头山上早已不见踪影的关帝庙。正是孟宪利收藏的老照片,为关帝庙的复建提供了依据,使消失的古建筑重现在人们面前。

1984年7月,“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启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孟宪利的收藏中就有30多件相关藏品,生动地展现出当时人们对长城保护的赤诚和热情。

孟宪利向记者展示了一本《众志成城——贵州省三千万各族人民修复长城纪念册》,其中一张题为“贵阳市尚义路小学学生宣读捐款回函”的照片映入眼帘。孟宪利介绍,当年,贵阳市尚义路小学的学生听说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后,孩子们不仅倒出了存钱罐里的零钱,还利用放学时间和休息日捡废纸片、废铁卖钱,将攒下的钱捐赠给活动。

孟宪利的微信名字叫“八达岭邮讯”,这个“网名”原本是他在1992年举全家之力创办的一个小邮刊。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想要广泛收藏与长城相关的邮品,并不是件易事。孟宪利想出一个办法:创办一个专业门类的小刊物,通过刊物结交同道同好的朋友,掌握更多收藏信息。

这个领域内通行的小刊物,对孟宪利的长城收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至今,他的长城藏品已达4万多件。为向社会公众展示这些长城文化的珍宝,2014年,他编著的图书——《话说八达岭与长城》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本书总字数达34万字,收纳展示了200多件孟宪利藏品。“在这本书里,我向读者讲述了每件长城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他说。

“40年过去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精神,不能丢。”孟宪利说,只有让人们更了解长城,它的精神才能永久地传承下去。为此,年近七旬的他仍孜孜以求。本报记者孙乐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