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之心筑长城

2024-07-05 16:01:02 - 北京晚报

拳拳之心筑长城

1984年,侯仁之(左)和侯帆星在美国华盛顿。

40年前,知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在美国访学。国内群众热情为长城捐款的消息飞越重洋,深深触动了他。他不但身体力行捐款千余元,还直接推动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让长城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并得到更好的保护。

如今,侯仁之先生故去已逾十年。他的次子侯帆星为本报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侯仁之作为历史地理学的巨擘,常受邀赴全球知名高校访学。“1984年,受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邀请,我父亲要做华盛顿和北京的比较研究。当时负责接待的是瑞溥思教授。”侯帆星说,侯仁之与瑞溥思等人交谈时,聊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父亲很敏感地意识到,如果加入公约,就能够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遗产,也能争取更多的维护资金。

恰在此时,大洋彼岸发生了一件事: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纽约时报》也以“中国在维修万里长城”为标题,浓墨重彩报道了此事。这些都给侯仁之以很强烈的心灵震撼。

访学数月,侯仁之返回北京,未及休整,他和夫人立即为长城修缮捐出1100元钱,并致函北京晚报:“愿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略尽绵薄!”其实,哪怕对于这样一位知名学者而言,千余元人民币仍然不是个小数目。侯帆星说,在并不宽裕的状况下向长城修缮捐款,是父母以身作则保护文化遗产的拳拳之心。

随后,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中国应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提案,并最终促成中国成为缔约国之一。侯仁之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那些岁月里,父子之间相隔万水千山,书信往来十分频繁。侯帆星曾在圆明园工作,又赴美留学攻读地理、景观设计和建筑工程专业。普通人的家书多的是儿女情长,侯仁之的信里却写了很多学术和工作上的事,长城申遗、圆明园修缮以及抢救卢沟桥、万宁桥,都化作书信中的字句……

侯仁之对长城修缮和申遗的关心,在一封封来信中力透纸背——

1984年11月,“我和你母亲已为长城维修捐款。还希望以你的名义为圆明园捐款300元,你是否同意?”

1985年3月,“维修长城得到不少外国朋友的赞助,希腊一位船主捐款100万美元。”

1985年6月,“在全国政协会上,我起草了一份提案……请政府早日批准(加入公约)。如能做到,我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物古建,如长城、故宫、卢沟桥,维修维护可以得到国际上的经济援助。”

40年时光流逝。如今,侯帆星精心保存着上百封父亲的亲笔信,“信里有一个父亲的舐犊情深,也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本报记者朱松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