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年轻人别因好奇尝试见手青!吃隔夜见手青也会中毒
最近阴雨连绵,野生菌像一把把小伞伞,都积极地“撑”了起来。如果你去野外,看到它们可千万别乱捡,因为最近省外已发生多起市民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后中毒的事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接连收治蘑菇中毒患者。医院庆春院区、总部一期从6月24日起至今,共接诊10例野生菌中毒患者。
中午晚上深夜,女子分3次吃完见手青
小林姑娘20多岁,在杭州工作生活。这段时间,小林总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人推荐味道鲜美的云南菌菇,看着看着,其中一款叫作“见手青”的蘑菇完全勾起了她的“馋虫”,据说味道非常鲜美,吃过的人都念念不忘。网上一搜索,见手青200多元/斤的价格可不便宜,小林却没犹豫,直接下单了。
6月25日,小林平时一个人住,厨艺不错,收到期待已久的见手青后,她中午炒了一盘——果然鲜美,晚上把见手青做成了汤,大快朵颐。夜深了,她又把剩下的一点下面吃。一斤见手青,一天之内她一个人全部吃完。
大约3个小时后,小林觉得不太对劲,怎么家里那么多小小的“人”跑来跑去?手机上的字也开始“群魔乱舞”,就是不肯安安分分待在屏幕上。躺在床上,小林逐渐变得惊恐——总有模糊的“人影”掀她的被子,想钻进她的被窝。一闭上眼睛,一群人就在她耳边说话,根本睡不着觉。小林实在没法待下去,打车到闺蜜家打算躲一躲。
“明明什么都没有啊,到底怎么了?”闺蜜瞧着小林的样子觉得非常不对劲,可她说话颠三倒四,想问也问不出什么。陪着哄着,折磨了一晚上没睡觉。闺蜜想带小林去医院,她又极度不配合。就这么耗了两天,闺蜜实在受不了了,就带着小林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庆春院区)就诊。
“患者来的时候喋喋不休,语无伦次,沟通起来很困难,我们好不容易才搞清楚她食用过见手青。”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介绍,根据小林的症状表现,结合一系列检查,明确她的情况属于神经精神型野生菌中毒。“临床中,见手青中毒的患者可表现为出现幻觉,甚至有被害妄想,对于这类患者,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安抚镇静后予以催吐、洗胃。”
经过住院治疗,小林于7月1日出院,后续需根据情况定期复查。
医生提醒
年轻人别因好奇尝试见手青
无独有偶,在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最近也接诊了一名要求云南同学寄送见手青给他尝鲜、食用后中毒的年轻患者,情况和小林差不多。
“一般来说,野生菌中毒的临床分型主要有4种,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性。神经精神型的预后较好,一般不太会有性命之忧,这也导致了网上有一部分年轻人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试食用见手青,有出于对味道的好奇,甚至就想试试致幻的感觉,这种想法要不得。”陆远强强调。
吃隔夜见手青中毒
女子在医院“扯线头”
2023年7月31日下午6点50分,昆明交警巡逻大队骑警在得胜桥,遇到了一名着急的出租车驾驶人。
昆明交警巡逻大队一中队骑警孟辉介绍:“驾驶人称他车上有一名吃菌子中毒的乘客,需要前往昆华医院就医,当时情况还是比较紧急的。”
立即上报指挥室后,孟辉根据当时路况,做出了最优的开道方案,用警用摩托车带着出租车就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赶,4分钟后,患者被送到医院。
当事出租车驾驶人介绍:“这个老人跟我说他吃了菌子中毒了,吃的是见手青。”
中毒的老人称,妻子外出游玩,晚饭他独自在家吃了隔夜的见手青。“见手青是昨晚炒的,炒了以后就放在冰箱里,下午我热热就吃了,吃完就开始恶心了。”
老人表示,见手青他吃过十几年了,中毒还是头一回。
留院观察一天后,老人已无大碍。
2022年6月,昆明一女子因为把没吃完的见手青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后食用出现了中毒情况,送医后,女子出现幻觉,有空手扯线、抓“精灵”的动作等。
知情人士@Uncle_Y 表示:“我小妹前一天晚上炒了一盘见手青,当天晚上吃了没事,但第二天她把没吃完的菌子放在微波炉里面加热后再吃就中毒了。令人迷惑的行为持续了一整天,承包了我一整天的笑点。昨天是中毒的第一天,刚到医院就在扯线头,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是吃菌子中毒了,外地朋友肯定看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今天症状好转些了,但据她自己描述,感觉还在跑步机上跑步。医生告知这种菌子中毒症状大概会持续3—7天。”
2020年7月,昆明一名女子吃野生菌后中毒后,被朋友拍下匪夷所思的一幕。女子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自称看到了小精灵、云彩还有花。女子称,自己是食用了未煮熟的手见青,导致中毒后出现幻觉。
安全提示
“吃菌行家”也不要食用不熟悉的菌
进入雨季后,云南进入野生菌繁殖生长销售季节,不少云南人将捡菌子列入了自己的户外计划,菌儿虽然美味,但作为“吃菌行家”的云南人,更要注意不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的野生菌。早在5月15日云南省卫健委就发布了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广大群众要提高健康安全意识,不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等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第一时间救治,对误食剧毒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及危重症病人,要及时直接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编辑:曹晖
校对:李莹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