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2024-07-05 22:44:15 - 渭南广播电视台

2023年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上,由渭南市秦腔团和富平阿宫团创排演出的大型现代秦腔剧《根据地》,一举摘得陕西省最高艺术综合奖“文华大奖”;同样,渭南潼关县剧团排演的现代秦腔《黄河湾纪事》在此次艺术节上亦获得“优秀表演奖”。再向前推到2020年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澄城剧团和渭南秦腔团联合创作排演的现代秦腔剧《张富清1948》,获得本届艺术节最高综合奖“文华优秀剧目奖”,该剧同时获得“优秀导演奖”;就在第九届艺术节上渭南富平团创作演出的大型阿宫腔剧目《红梢林》,还荣获“优秀导演奖”;尤不可忘记的是,由渭南华州区剧团创作演出的秦腔《渭华星火》剧目亦获得“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演出证书”。仅观两届艺术节,短短几年间,以建党百年纪念为契机,秦东戏曲舞台上展现出“风雷磅礴,战旗猎猎,英雄无畏,民众前赴后继”的壮阔历史画卷,这不单是渭南文化艺术人的红色情结,也折射出新时期渭南人不忘初衷,牢记使命的时代情怀。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华起义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工农武装暴动,也许和历史契合,现代秦腔剧《渭华星火》也是近年来渭南创作演出最早的一部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剧目。她是华州人编创、华州人演绎华州本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剧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州人、渭南资深编剧史育民先生满怀激情就创作出了大型秦腔现代戏剧本《渭华起义》。因原作者病患,华州区于2019年邀请渭南优秀编剧张自胜先生,在原作基础上改编创作成为了《渭华星火》。该剧就是那段轰轰烈烈、不屈不挠、唤起北方武装割据星火的渭华起义历史在戏曲舞台上的一个艺术再现。剧目塑造了以刘景之、薛自爽、何久叔、玉兰、唐威、许耀中、铁柱等艺术群像,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以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为己任,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气壮山河的英雄颂歌。该剧舞台表演采用无场次叙事方式,音乐唱腔既传统又不失现代风格,有意引入了碗碗腔韵味,舞台呈现具有鲜明现代色彩,却是一台努力融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好剧目。当剧目生成演出,即刻得到广泛好评,除被选为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参选节目外,还参加了西部地区重点原创剧目汇报演出,参加了省市、建党100周年红色优秀戏曲舞台展演;并以她独特的历史艺术风貌,成了当时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并以此活跃在全省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和公共文化演出等活动之中。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华起义失败了,一时间陕西东部起义发生区域“黑云压城城欲催”,漫天风雪寒流急。陕西东部地区的革命斗争成了什么样的情态?由渭南本土作者编剧,潼关县剧团创作演出的《黄河湾纪事》穿越时空,艺术形象地作了回答。《黄河湾纪事》以渭华起义为起始背景,并延伸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生动地展现了秦东黄河湾人民群众,不畏强敌冲破白色恐怖、忠诚信仰、坚持斗争一以贯之、英勇无畏、前赴后继,为寻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热血情怀,是一部中共陕东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珍贵记忆。这部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玉兰”典型艺术形象。这个白玉兰在紧要关头舍弃亲生保护英烈遗孤;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养育教养烈士之子;最终为掩护游击队战士和革命后代倒下了,殷红鲜血浸透了白玉兰…“白玉兰”绽放出高贵圣洁,清新优雅幽香之美。当然白玉兰不是一花独秀,在她周围仍有赵虎生、天赐、刘拴娃、玉兰婆婆等熠熠生辉的英雄形象饱满地被刻画在舞台之上。整个剧目气势磅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结构严谨,人物鲜活,音乐流畅,服装切合时代特色,调度合理。舞台综合呈现达到了预设之目的,突出地表现秦东民众坚持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和伟大的牺牲精神。该剧故事性强,又融入了黄河湾千古潼关当地特色的历史、地理、人文等黄河文化元素,剧目动人而亲切,特别是担纲主角“白玉兰”演员表演扣击人心。整个演出群众反响热烈,剧场氛围浓厚,观众掌声不断,连连叫好。《黄河湾纪事》剧目为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成为潼关剧目冲入陕西省最权威的艺术盛会的光彩纪录。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华起义”虽失败却给人以深刻启示,那就是中国革命必须走井岗山之路,老一辈革命家悟出了这个道理,从1932年秋开始在陕西东部照金苏区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西北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即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由富平县阿宫剧团创作分秦腔和阿宫腔两个版本演出的《红梢林》,就是以照金革命根据地为背景,讲述了中医方云霞与丈夫赵成金以祖传的万和药铺为掩护,积极投身革命,建立地下联络站,为掩护、救助被困山野梢林的红军伤员,一家人先后英勇献身,用鲜血染红了梢林的壮烈故事。表现了老区人民前赴后继支持革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彰显了革命历史是人民群众书写的。《红梢林》自搬上舞台以来,先后在富平渭南西安延安等多地演出,并进京在长安大剧院上演,央视《空中剧院》录像播出,观众称赞其是近年来难得的好戏。有专家评论说,该剧是政治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高度结合,且地域特色鲜明的主旋律上乘作品。何以如此?首先是著名编剧、富平文化人曾长安先生出山操刀,奉献了又一部高质量的剧本,这是根本。据说,剧本创作是有老一辈革命者原型的。其次,导演在剧目排演中有求新的艺术追求,欲摒弃现代戏“话剧+唱”的老套路,尽可能地用“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定义,来表现剧本所提供的思想内涵,尝试走出古典与现代碰撞和交融的新路子。演员表演努力配合导演意图,尽力用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表达塑造角色。本剧的主要演员是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齐爱云,她是一位传统戏曲根基扎实、有着四十多年戏曲舞台表演经验的戏曲表演家,同时也是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她扮演剧中主角方云霞,“深入人物,从人物内心出发”,自然合理娴熟地把传统戏曲的“玩艺儿”,运用到人物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中,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戏曲舞台上不同的地下女党员形象。齐爱云这个秦腔“角儿”,在这出戏上走出了新路子,光彩照人,着实为《红梢林》剧目增添了色彩,带来了剧场轰动效应。《红梢林》在艺术上的尝试取得了成功,很好地支撑了主题的深度挖掘。如果说《梁秋燕》是“话剧+唱”的模式典范,那么《红梢林》就是用戏曲传统程式开演现代戏的成功范例。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如果说《红梢林》是把陕甘边根据地作为背景,讲述了人民群众英勇无畏支持和坚持革命的故事,那么大型秦腔现代戏《根据地》则是正面直接描述了。富平军旅作者党益民历经十年五易其稿,以文学书写了一部中国红色历史《根据地》,这本优秀长篇小说立足史实,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刘子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是一部从照金到南梁的红色传奇,一幅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史诗。渭南市秦腔剧团和富平阿宫团联袂创作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根据地》,就是青年编剧齐胜利和杨海取材于党益民长篇小说《根据地》编写的。戏曲舞台上讲述了1933年至1935年,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土地革命方针,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点燃革命烈火,创建和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的故事。剧中塑造了赵忠翰等一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可亲可敬的高大艺术形象,他们都是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真实在戏曲舞台上的浓缩,展现了他们信念坚定、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操和品质;舍生忘死、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秦腔戏曲《根据地》的主角赵忠翰由秦腔生角表演艺术家李东桥先生领衔主演,他的嗓音高亢清亮,以富有韵味的唱腔,唱出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直冲云霄;他以潇洒飘逸的台风,稳实干练的戏曲程式演绎出革命者的坚定豪迈振山岳;他俊秀帅气的身姿把老一辈英武气概阐释得淋漓尽致。李东桥先生的加盟引领了舞台艺术氛围。渭南团几个一级演员在剧中也有精彩看点,党美丽充满激情的台白诉说和如泣如诉的演唱,也曾每每在演出中掀起高潮。赵超峰饰演的特派员得体沉稳,年轻演员马萌饰演重要角色,也能初露锋芒前程可期。其实《根据地》剧在排练之初就要求,注重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始终对艺术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放低艺术水准。遵循戏曲舞台艺术规律,表演以戏曲程式为主;音乐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细化行当与人物性格的刻画,摆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以生活化替代程式化;新思维和新的艺术元素要与民族戏曲风格和特点,恰当自然地融为一体,注意尊重传统、尊重秦腔。纵观《根据地》是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十届陕西省“文华大奖”实至名归矣。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张富清,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张富清老英雄的革命生涯是从渭南澄城县的壶梯山开始的。澄城县剧团近水楼台,很快采撷了这一红色资源,以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为原型,特邀上海当代著名剧作家刘恩平教授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杨君担任导演,创作排演了大型秦腔现代戏《张富清1948》。关于排演这出戏的目的导演杨君这样说,为了礼赞英雄,弘扬“时代楷模”张富清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品质,英雄老家的剧团,创排大型原创现代秦腔《张富清1948》,用大秦之声,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通过艺术作品得到永存。对执导理念导演杨君是这样表述,和传统秦腔不同的是《张富清1948》艺术风格与表演形式,被定位为“诗化的现代秦腔”,既保持了秦腔原本大开大合的唱法留住老观众,又通过一种现代化的表现方式吸引新观众。事实上这种理念忠实地变为导演手法贯彻落实剧目中各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并有极佳效果。有澄城观众感慨撰文说,“这部戏实现了戏曲和戏剧的融合、秦腔和歌曲的交融、戏曲人物和真实人物的映照、澄城地域文化和革命题材的有机融合、超真实场景和生动拟声的再现、不同时段场景的完美切换,让观众感受到了沉浸式的剧情体验,有着极强、极快的代入感。这样完美的技术应用,在基层几乎是见不到的,确实波澜壮阔、美轮美奂!”该剧特邀表演艺术家王新仓饰演张富清,一开始他就和演员们一起参加集中军训,去军校体验生活。他说怀着崇敬的心情饰演角色,每个场景、每句台词都是对自己灵魂的洗礼,不能丝毫懈怠。他深情、沉稳、谦和、细腻地表演刻画出了老英雄的高尚精神境界。澄城剧团有一帮优秀青年演员如贾周峰、李峰、宋超峰、石宁宁等,他们在剧中表现都值得可圈可点,正是他们的合作奉献,终使舞台荡气回肠,热烈感人。中国剧协秘书长、戏曲专家崔伟先生说,很震撼!剧目通过艺术手段生动挖掘张富清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性的靠拢,一种精神的弘扬。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不仅写出了张富清的崇高,还写出了他从平凡走向崇高的历程,有看点、有泪点。剧目还参加了“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渭南是块红色热土,这里的人民曾在水深火热中苦苦煎熬,老一辈革命家曾把星星火种撒播在这里的故土家园。那燃起的熊熊大火,也曾惊天地泣鬼神。这里千千万万民众前赴后继,用流血写就的革命历史成了厚厚的教科书。何以读好这本教科书,成为最为值得思考的课题。

渭南戏曲舞台的红色情结

适逢建党100周年纪念之际,渭南各地城乡唱起了红色戏曲,特别以本地原创的《根据地》《红梢林》《张富清1948》《渭华星火》《黄河湾纪事》等主流舞台演出最亮眼。演戏曲这实在是读好革命历史教课书的最佳载体。因为黄河拐弯向东流的渭南这块地区,是传统民族戏曲文化的主要活水源头,戏曲文化流淌在渭南人的血脉,注入了灵魂。选择红色戏曲作为庆祝表达方式,并把革命历史的红色资源以故事形式变作戏曲题材,发挥戏曲的高台教化功能,让人们在喜闻乐见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确实是明智之举。创编红色现代剧目,宣传文化部门和演出机构的心血浸透全过程。这些剧目都作了准备充分,是精心策划,一丝不苟和反复打磨的。仅以《根据地》为例,渭南秦腔团主创团队对剧本做过十余次修改,召开过多次省市创作座谈会,经过四年的打磨才和观众见面。在创作过程中,多次组织主创人员深入照金、延安等地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努力创作好作品。这五个最新编创剧目除《张富清1948》外,都是本土编剧执笔创作,既有搁笔多年重新出山的,有佳作连连的,也有初上路创作新手,在整个戏曲创作队伍乏力之际,却突显了渭南剧作的创作实力。编创红色剧目各团队,一开始就追求打造精品剧目,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五个原创剧目都邀请了省内外知名导演执导,也无一例外地都邀请了表演艺术家或优秀演员领衔主演,提升了演出品位,也带出了本土演员担当重任,也是个好策略。几个剧目原创剧团根据演出团队的演员力量不足、行当不齐、缺优少能的实际,主动实施了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老带新、以优补拙,这样做还真是临时抱佛脚,解决了一时之困。所有剧目舞台呈现追求时尚潮流,舞美灯光、服装设计、化妆造型也大都采用一流专业团队制作,也使基层舞台变得绚烂多彩。特别重要的是,编创红色戏曲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所有重大困难都得到妥善解决,从不进剧场的领导们也来看戏了。这是几个本土编创红色剧目都成为优秀剧目被选为省上艺术节、参加省市有关重大活动的关键。《根据地》《红梢林》《张富清1948》《渭华星火》《黄河湾纪事》均被列入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均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史教育的形象教材赴基层巡演。渭南市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多次调研演出机构,过问解决创作和演出的困难,部暑教育巡演方案。最让人感动的是以创作红色戏曲剧目为抓手,抓住了牛鼻子,实事求是地解决和理顺了保护本土宝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长远发展建设的重点问题。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愿渭南在新时代唱出威武雄壮的活剧!

作者:崔晓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