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提到的这类人才首次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2024-08-05 06:30:05 - 上观新闻

编者按 在全过程创新中,“从0到1”需要基础研究取得突破,“从1到10”则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在这一改革领域,上海正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变得越来越通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今起推出“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系列报道,从技术转移人才、赋权改革、大学科技园孵化等方面讲述上海的改革案例,希望给读者带来启发。近日揭晓的2023年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原上海领军人才)入选者名单上,两位技术经理人榜上有名,他们是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群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科规划处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许锋。这是技术经理人首次入选省级“领军人才”,体现出这个职业的重要价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市科委表示,将技术经理人纳入上海主要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可以增强这个职业的价值认同感,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快发展壮大,让更多科技成果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做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推进者

技术经理人过去叫技术经纪人,也称作“科技红娘”,他们为科研人员以及企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创新主体服务,致力于促成技术交易。在我国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中,技术经理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导致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水平上,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成为我国政策改革和支持的重点,传统技术经纪人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对专业化技术经理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他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一个推进者。”业内人士这么评价刘群彦博士。2009—2023年,他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技术转移服务工作,组建了17人技术转移团队。职务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发布……回首过去10年,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政策的推动下,他带领团队参与了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解决了改革中的不少“疑难杂症”,为教师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去除了制度障碍。

三中全会提到的这类人才首次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在中央深改委部署下,从2020年5月起,全国40家高校院所开展了为期3年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旨在深化“三权”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3年间,上海交大完成赋权改革的成果达356项,合同总金额3.17亿元,2022年合同金额是2019年的近4倍。改革成效为何如此显著?刘群彦团队功不可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交大在赋权改革试点启动前,已成为改革先行者。从协议定价转让到评估定价赋权,再到分割转让和全部赋权,这位技术经理人带领团队设计了多种高校教师创业路径,为此后的全国性赋权改革积累了案例经验。

把医生创新灵感转化为产品

与高校院所相比,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量较少,然而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会迸出创新火花。因此,一些医院也组建了技术经理人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是这方面的先行者。许锋博士介绍,早在2011年,九院就设立了成果转化办公室,致力于将医生的创新灵感转化为医药产品。过去5年,这家医院获得国内专利授权2014件、国际专利授权19件,共签约112个转化项目,合同总金额6.77亿元;成果转化到企业后,已形成20张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上,九院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在许锋看来,成果转化办公室团队虽然是行政人员,但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主动作为,为医生提供陪伴式服务。这个团队共有4人,许锋是外科学博士,另外3名员工分别有经济师、律师、专利代理师的专业背景,能帮助医生开展创意保护、专利挖掘、技术评估、商务洽谈、法务合规等工作,在产学研医合作中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中全会提到的这类人才首次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是九院转化成功的一项成果,由骨科主任医师李慧武与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联合研发,已在国内获批上市,还通过了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巴西政府的注册认证。“这款手术机器人研发成功的背后,成果转化办公室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慧武回忆,他与微创机器人的合作始于8年多前的一次咖啡馆讨论,除了九院骨科医生和微创机器人研发人员,许锋作为合作组织者也参与了讨论。他们在咖啡馆里达成共识:走自主创新道路,研发一款能与国外产品竞争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此后,在许锋团队的协助下,他们申请的专利绕开外企构筑的专利壁垒,完成了成果转化,将国产手术机器人推向国际市场。

培养人才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

目前,按照《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上海39家高校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参与试点。作为领军人才,刘群彦和许锋正在开展新的探索。今年上半年,华东师范大学签订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到3.529亿元,科研人员利用职务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近30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去年6月,刘群彦调入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开始参与全市近20家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华东师大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等4个创新改革文件,倾注了这位“外援”及其同事的心血。他与华东师大科技处合作,突破性地提出“所有权赋权”创业政策、“一体集成”审批方法、“说明承诺制”合规发展路径、校方收益延期支付方案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完善了利益分配机制,让教师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三中全会提到的这类人才首次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在九院,许锋团队助力院方制定知识产权发展目标,设立了“医企融合实验室”。这个项目旨在促进医生和企业早期合作,让医生产生创新点子后,尽早找到合作企业,提高医工交叉的成功率。“医企融合实验室”实行双主任负责制,由临床需求主要研究者和企业技术主力共同负责。目前,首批5个实验室项目已启动,有望孕育出一批新的医药产品。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同时,上海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也在加快建设。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单位为技术转移方向学历教育、非学历技术经理人培养提供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将为改革试点单位优先配备实习技术经理人。

“今年6月,交大首届技术转移硕士毕业。这是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点,已累计招生350余名。”刘群彦告诉记者,“通过高学历人才培养,我们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将越来越壮大,整体水平越来越高,有利于这个职业的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三中全会提到的这类人才首次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