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2024-08-05 21:04:09 - 北京日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8岁。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曾走过艰辛求学之路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诞生在上海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在家中排行第三。

李政道自幼酷爱读书,是书店的常客。他读书兴趣广泛,喜欢读《西游记》、《红楼梦》之类中国经典小说,也喜欢读翻译的英美文学名著,例如《汤姆·索耶历险记》等。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所著《膨胀的宇宙》等科普书籍更使他入迷,使他产生了对物理的兴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政道和他的二哥李崇道商定决不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做亡国奴,决心离开上海到浙江。1941年12月22日,刚满15岁的李政道跟18岁的哥哥加入了逃避战乱的难民队伍。

1942年2月,到达浙江省衢州常山县,那里刚刚成立了收容流亡学生的常山临时中学。李政道到达时,学校的春季班已经开学了,他只好随高中二年级借读。

多经波折,李政道最终在江西赣州完成了高三的课程。随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电机系。

1945年夏,李政道在昆明报考转学西南联大。他被录取为物理系二年级学生。政道除了旁听吴大猷的课和其他高年级的物理、数学课之外,为了凑学分,他还选了电磁学。

1945年冬,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三位教授各带两名年轻助教,被派往美国学习。1946年9月2日,吴大猷带着朱光亚、李政道乘邮轮去美国。此后,李政道幸运地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因为成绩优异,芝加哥大学决定授予李政道“校级学者”称号和“校级奖学金”,每年免学费,并有1500美元奖学金。也正是在这里,李政道走上了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李政道和杨振宁1957年在普林斯顿

做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李政道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1954年,李政道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李政道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70年代以来,李政道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此外,李政道曾发表大量科学论文,著有《场论和粒子物理学》等科学专著。

李政道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G.Bude奖章(1969)、伽利略奖章(1979)、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1986)、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995)、纽约市科学奖(1997)、中国政府友谊奖(1999)、日本旭日重光奖章(2007)等;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2009)、中华文化人物(2015)。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1974年5月31日的《北京日报》

全方面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1974年5月,李政道回国访问时,发现中国没有系统的高考。

据被李政道视为“忘年交”的中科院院士张杰回忆:“李先生就向毛主席讲,芭蕾舞需要从小培养,人才也需要从小培养。之后的中国科大少年班,就是由此诞生的。”

1979年,李政道回国讲学。他发现虽然已经恢复高考,但是中国科技人才仍然奇缺,国家人才培养速度需要加快。

要怎样才能加速中国人才培养?

“李先生就建议启动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项目。”张杰说,“在这件事上,李先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他的推动下,CUSPEA的选拔借用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资格考试方法,1979年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招收研究生的考试试卷就是第一届CUSPEA考试的题目。”

1983年3月,李政道提出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初步设想。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实行。

“李先生不光提出建议,还帮助落实。博士后怎么招,需要给多少津贴,需要博士后公寓,博士后的太太或先生要一起来……所有这些事他都想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会徽也是李先生亲自设计的。”张杰说。

在中国有了基础科学人才以后,李政道又开始思考,中国的科学研究怎样才能加速发展。

于是,李政道提出,中国要想形成一个好的科研环境,需要自然有序的基金,并在1985年7月3日和12日,两次致信邓小平,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6年2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李政道担任名誉顾问。自然科学基金使得中国的基础研究有了长足发展。1986年,李政道还同中科院时任院长周光召先生讨论提出设想——在中国设立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而在1998年,李政道发起设立了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择优培育我国基础科学后备军数千人,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李政道面对镜头展示给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寄语。照片拍摄于2021年10月

与北京缘分深种

李政道曾多次来到北京,对于北京的科技发展始终倾注心力。李政道倡导建立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和建设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促成北京谱仪(BES)、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为我国在世界高能物理前沿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提供了全局指导和倾力帮助。

据新华社报道,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奠基典礼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举行奠基礼之前,邓小平观看了工程模型,听取了工程经理谢家麟关于对撞机性能和用途的汇报。

谢家麟说,在工程的论证过程中,李政道教授付出了艰巨的劳动。邓小平同志对李政道教授表示感谢。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据《北京日报》报道,1986年10月14日,“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国家教委聘请李政道教授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道在讲话中说,研究中心的目的是想在十年之内创造物理学上的一些突破,以北京为基础,将全国每一点在这方面工作的学者组成十来个小组,同时请这领域中、现在在国际上强有力的学者来中心作较长期的讲演和讨论。知道他们不会做什么,解出他们不会解的问题。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1998年11月10日,李政道教授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为首都科技界作了“21世纪科学展望”科学报告会,并受聘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科学顾问。据《北京日报》报道,此次受聘为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的顾问,李政道教授将在政策、人才培训、科技信息咨询等方面促进北京同国外科学技术的交流,推动北京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此外,李政道教授还曾为保护长城慷慨解囊。

1984年,《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据报道,共有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在内的十八位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参加了活动,他们每人捐款五百美元,共九千美元。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他与北京缘分深种

大师履历

李政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男,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苏州。

1943至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入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50至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53至1960年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60至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当选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

1983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

198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曾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北京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微信公众号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