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上了杭州亚运会菜单,说明了什么?

2023-09-05 13:00:0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东坡肉上了杭州亚运会菜单,说明了什么?

杭州人怀念苏东坡,有百种方式,在湖边,在园林,在书舍,在剧院……当然,还有餐桌。

如若你初来这座城市,要赴一场杭州人做东的饭局,有两样食饮总归少不了:一杯龙井茶,一盘东坡肉。茶,清雅别致;肉,肥而不腻。或寒暄,或叙旧之后,东道主颔首、拱袖:“喝茶”“吃肉”。那应是主人赏识你的全部征兆——杭州人喜欢一个人,不必像风走过八千里而不问归期。

这不,杭州亚运盛会启幕在即。东坡肉与宋嫂鱼羹、清炒虾仁、定胜糕等杭帮代表菜一起,出现在了运动员餐厅的菜单之上,这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味觉符号,也是东道主展现热情好客的方式。

当然,接风饭局之上,喝完茶、吃完肉,你若捧起菜谱翻看,在东坡肉那一页后,大概率还能发现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豆腐等等等等……坡系名菜,足足几页,宋韵宋风扑面而至。

嘿嘿,此时此刻,方能恍然:杭州人喜不喜欢你,另说,但杭州人是真的喜欢苏东坡。

浩荡历史长河中,属于他的66年,如流星般迅速划过天际。1101年,东坡辞别人间,但他永远活在了课本试卷、那轮明月、后人的精神世界,以及舌尖之上——但凡杭城叫得响的菜肴,要么冠名“西湖”“龙井”,要么便唤作“东坡”。

乍一听,便让人心生感慨:好一派锅碗瓢盆里的山清水秀啊。的确,这座水光潋滟的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正因为苏东坡,多了“一半口水,一半湖水”的独特魅力。至今,文人雅士呼朋唤友聚餐时,还会不忍想起“火候足时它自美”。

如今,讲究一点的杭帮餐厅做东坡肉,会选用金华产的两头乌,取中方五花,这部分的肉最鲜嫩也最多汁。跟上海红烧肉加酱油与糖不同,东坡肉的烹制采用传统炒糖色的烧法,酱汁更加浓郁黏稠。

也有高档餐厅做豪华升级。一块上好五花肉,仅以陈酿黄酒、糖色焖炖,最终在碧绿娇小的鲜嫩豌豆映衬下,丰美的肥瘦肌理透亮如玛瑙一般。

正好想起近日看的一本散文集,书名直截了当,就叫《肥肉》,封面封底皆逼真地印刷成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模样,里头收录的全是关于肥肉的回忆。其中有一段关于东坡肉的描述,“炖得酥软颤抖,色红如醉枣,质地晶莹又剔透,含到嘴里就化”,恰到好处地勾出了我的口水和回忆——

儿时,总是期盼着能去父亲单位的食堂吃一顿,无他,实在是馋食堂师傅做的那道东坡肉。

食堂醒目处展示菜品的黑板上,东坡肉通常写在第一排第一位,有点偶像剧领衔主演的味道。价格是5元钱?还是8元钱?记不清了,反正不贵。师傅把肉切得方方正正,通常以肥肉为主,瘦肉为辅,扎上棉线,待烹饪过后,恰是晶莹剔透,仪态万方。

而领衔的地位还体现在,它是食堂里唯一有资格享受精美包装的一道菜,每一块肉皆用赭红色的小陶钵隆重地盛放着,一个个摊在料理台上。至今记得,踮脚窥望陶钵的心情,唯恐排队的人太多,它们会风卷残云般瞬间消失。

彼时,于我而言,那些小小陶钵里,藏着美味的天堂。子曰:“三月不知肉味”,断章取义一番,我这是二十年不忘肉味啊。

不过,若是把目光,从杭州这座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还会有一个有趣发现,对于东坡肉的起源问题,便有浙江杭州、湖北黄冈(古称黄州)、四川眉山等几个城市在暗暗较劲。

有凭有据的以“东坡”命名的肉菜甚至更多:杭州东坡肉、黄州东坡肉、眉山东坡肘子、开封清汤东坡肉、惠州东坡大肉……统统都表达着对东坡先生的爱和敬。

菜谱中的主料、辅料以及做法各有讲究,但基本都取咸鲜味。如果不同版本的东坡肉有个最大公约数,大概就是“大块”“软烂”。在我看来,考证东坡肉的起源,犹如走进一座巨大的迷宫,只能从现存文字的蛛丝马迹里去耐心寻觅。

当然,也有“和稀泥”的说法,说东坡肉的根在眉山、始于徐州、成于黄州、得名杭州,这倒是谁也不得罪。

出生于四川眉山的名门大族,一身好吃会吃懂吃的基因源自天府故乡,没毛病;在徐州治水,犒劳民夫,赏大块肉,为人称颂,合乎逻辑;困顿黄州,苦中作乐,大啖便宜猪肉,且记录一切,这很“东坡”;而在杭州,疏浚西湖,庆功吃肉,人到中年依然乐观豁达的东坡居士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一块儿敦实的东坡肉——温润如玉,肥而不腻。

因此,杭州人的偶像里,始终有东坡。开心时读东坡,“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失落时读东坡,“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受挫困厄时读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坚守本心不被理解时读东坡,“西湖虽小亦西子”;还有那静夜独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共同呓语。

东坡肉在哪都能吃到。但我真切地认为,能以东坡的眼睛去感受世间美好,方能长出东坡的吃货舌尖来,这恐怕是得到了杭州之后,才能真正懂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