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反复发烧近1月,“罪魁祸首”竟是…

2023-09-05 13:54:43 - 青岛早报

反复发烧近1个月

始终找不出病因

原来是凶险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而背后的“罪魁祸首”

是一只小小的虫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

邓咏梅教授提醒:

被蜱虫叮咬后不能掉以轻心

早诊早治才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警惕!反复发烧近1月,“罪魁祸首”竟是…

PART.

01

反复发烧近1月找不出病因

8月初,王女士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成人急诊科就诊。

我断断续续发烧20多天,最高烧到了39.2℃,5天前又开始发烧,到当地诊所输了好几天液也不见好,而且也找不到病因,您看我该咋办?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近一个月来,王女士除了间断发烧,还有咽痛、畏寒等症状,经过退热等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但5天前她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至39℃,咽痛、畏寒加重,还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经初步化验检查,发现患者血白细胞偏低、血小板明显减少,有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肝功等出现异常。连续监测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最低已降至43x10^9/L(正常参考范围125~350x10^9/L)。

若病情进展,随时可能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

PART.

02

成人急诊专家解谜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成人急诊科主任缪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

邓咏梅教授、余剑波教授非常重视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

立即展开详细的讨论

结合病史、查体、化验检查结果等

高度怀疑

“SFT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很快,检验科回报化验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性,这是判断“SFTS”的重要指标!

“我想起来了,一个月前出去游玩,我妈被蜱虫咬了,当时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是这个原因。”患者家属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传染病防治相关规定,患者转入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最终确诊为“SFTS”。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已无发热,血小板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现已康复出院。

“我们查了一个月都没找出病因,幸亏来了这里,才能在短短两三天内快速、准确地诊断出这种疑难病症,非常感谢!”康复后,患者家属由衷地表达着感激之情。

PART.

03

小小的蜱虫可能惹来大祸害

什么是“SFTS”?患者家属说的小虫子是什么?它的危害又是什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邓咏梅教授介绍,“SFTS”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由蜱虫咬伤后感染,也可能由携带病毒的动物或人感染,因感染者多表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而得名。

“SFTS”在中国和东亚地区比较常见。2010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SFTS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到病毒,最终确定为新型布尼亚病毒,并于2011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向全球报告了这类新型传染病。我国以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的丘陵、山地、森林为多发地带,有季节性,每年4-10月好发。

患者感染后潜伏期多为1-2周,主要表现为发热,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是老年人、出现精神症状、有明显出血倾向、有低钠血症的患者提示可能预后较差。

重症患者多于2周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律失常、脑膜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死率大约为6%-21%。该疾病隐匿性强、有传染性、诊断复杂、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所以这小小的蜱虫可能惹来大祸害,若不及早明确诊断,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PART.

04

被蜱虫叮咬出现这些症状要就医!

蜱虫喜欢蛰伏在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野外活动时提倡穿长袖长裤衣服,不要穿凉鞋,避免蚊虫叮咬,其次应注意防止宠物将蜱虫带回家中。

急诊科专家表示,被蜱虫叮咬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将蜱虫取出,尤其是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进展为重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