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流江河巧运兵——中国古代的水运战术

2024-09-05 09:47:00 - 消息动态

转自:中国国防报

在中国古代,大江大河既是阻挡敌人的天然水障,也是航渡突击、远距离运兵的自然通道。水运战术,在多次古代战争中一再应用,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江河地带决战决胜提供重要保障。

逐流江河巧运兵——中国古代的水运战术

水上运兵,是长途奔袭、迂回攻击的重要助力。建武十一年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统一北方后,挥兵攻打蜀地。割据蜀地的公孙述东依三峡、北靠巴山,据险防守。刘秀则采取南北合击、水陆并进、钳攻成都的作战方略:一方面派大将岑彭等率6万余人,乘战船数千艘,溯长江向西进兵;另一方面,命大将来歙等从甘肃天水出兵,伺机南下。为打破蜀军在荆门与虎牙“两山夹江”的防御要塞,岑彭以攻击蜀军浮桥为首要目标。攻击发起之日,汉军将士乘船逆流而上,以火炬点燃蜀军浮桥、望楼,风怒火盛,迅即将其烧毁。岑彭所率的大队战船,乘风势急进,所向披靡。失去浮桥的蜀军顿时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残部退保江州。岑彭率兵马3万余人,溯三峡西进,于六月长驱直抵江州。江州城池坚固,岑彭调整进军方向,率主力及降卒5万,溯涪水直指垫江,攻破平曲,收其米数十万石,以充军粮。公孙述急调重兵南下增援,据守广汉、资中、黄石等地,形成一道保卫成都的防线。针对蜀军的新部署,岑彭也临机应变,令降卒5万牵制蜀军,亲自率主力取道江州,溯江西进。八月,岑彭攻占黄石,击败侯丹部蜀军。接着,他率兵向蜀军防线的背后进击,昼夜倍道兼程,疾驰2000余里,攻克武阳,出精骑驰袭广都、直逼成都。蜀军无不震骇,连公孙述都不禁惊呼:“何其神也。”岑彭的南路攻蜀,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溯三峡进军,他利用江河实施水上机动,两次取道江州,北突西进,势如迅雷,为东汉统一蜀地创造了重要战机。

水上运兵,也是故布疑阵、麻痹敌人的重要战场。隋开皇八年,隋文帝杨坚作出南伐攻陈的部署。次年正月,命令吴州总管贺若弼率军从广陵渡过长江袭击陈军,为隋朝大军攻克陈都城建康铺平道路。渡江作战前,贺若弼为迷惑敌军,命人把大部分船只隐藏起来,只在水道里摆放了五六十只破船。陈军见后以为隋军船只不足,无法渡过长江,便对隋军放松了警惕,渐渐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与此同时,贺若弼频繁地组织江边隋军换防,每次换防都要到广陵集中,并且大造声势,多插旗帜,多搭帐篷。看到隋军的这种姿态,陈国守将刚开始还比较警惕,认为贺若弼要进兵来犯,马上集结精锐兵力准备迎战。发现隋军换防后、就松懈下来,把军队又调了回去。此后,隋军又屡次三番地组织换防,陈军对此习以为常,不再加以防备。孰料,贺若弼在换防的掩护下,早已把大军调集部署妥当。次年,贺若弼见陈军江防部队已经完全解除作战准备,突然挥师杀过江去。隋军渡江时,陈军竟然丝毫未发觉。待隋军发起攻击时,毫无防备的陈军落荒而逃。贺若弼顺利渡过长江,攻克南徐州,沿江陈国守军望风而逃。贺若弼越战越勇,仅用几天时间就打到建康,轻易攻占钟山,屯兵于白土冈以东。数日后,隋军俘获后主陈叔宝。立国32年的南陈由此灭亡。

水上运兵,是出其不意、跨越天堑的重要手段。北宋开宝四年,宋太祖赵匡胤亲临讲武池,阅训水军,准备讨伐南唐。当时,阻挡宋军进军步伐的最大障碍,是南唐军队固守的长江天险。开宝七年七月,池州进士樊若水向赵匡胤献策称,长江并非天堑,可造浮梁以渡大军,并详述浮梁架法、长短数目与时期变化等。赵匡胤力排众议,以樊若水为南征向导,并下令荆湖蜀等地,建造大舰、黄黑龙船数千艘,准备特制竹竿等物,为渡江造船造桥做好准备。同年十月下旬,宋军发起灭唐攻势,宋将曹彬率水陆军10万人发起进攻,南唐沿江守军未加防范。宋军越过南唐屯兵要地湖口,在池州以西的峡口寨登陆,沿长江南岸东进,不战而克池州。宋军命樊若水以黄黑龙船、大舰、巨竹为部件,在石牌口架设浮桥。闰十月十三日,宋军继续东进,大败各地南唐守军,连续攻占铜陵、芜湖、当涂等地,在采石矶击破江南2万余唐军。十一月初九,赵匡胤下诏把石牌口的浮桥移动到采石矶,以便集中在和州的宋军主力渡江。浮桥3日而成,不差尺寸。大军通过时,如履平地。宋军大将潘美率领的马步兵由此迅速渡江,与曹彬会合。南唐重臣初闻宋军在采石矶架浮桥时,还大言不惭:“载籍以来,无有此事,此必不成。”等到宋军江北大军由浮桥渡江,南唐君臣才感到害怕,匆忙调兵选将、水陆相济,攻打浮桥,然而均遭败绩。宋将曹彬乘胜追击,大败南唐军10万人于金陵城下,包围金陵。次年十一月,曹彬发动总攻。月底,金陵城破,李煜奉表纳降,南唐由此灭国。

逐流江河巧运兵——中国古代的水运战术

责任编辑/ 陶春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