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以“绿”为笔推动“两山”转化

2024-10-15 12:00: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作为首都北部生态屏障,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近年来,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夯实生态本底,扩大生态空间。2023年,荣获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科技赋能生态好“颜值”

近年来,昌平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城市,PM2.5年均浓度迈进“20+”时代,河道有水总长度突破110公里,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7%。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昌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

在京密引水渠昌平段,监测人员正在对该河流进行取水采样工作,。采样完成后,我们按照标准将采集的水样进行密封、避光、冷藏保存,妥善运输,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交接,实验人员再根据流转对化学需氧量、氨氮、PH、总磷、总氮等指标进行分析。”监测人员介绍,在出结果之后,他们会与相关管理决策部门进行数据分享,为管理决策部门了解辖区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做好数据支撑。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昌平区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整合38套排污口、重点河流、重要支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设施数据,以更快速度响应解决突出问题。2023年,快速判断解决管线破损溢流、填埋鱼池溢流等导致重要断面水质异常问题数十次。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的“好水”比例为85.7%,超过“十四五”末水质目标42.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昌平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态检验师”熊猫鸭造访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网红”黑天鹅喜添7只宝宝,“稀客”白天鹅落户沙河水库……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大批游客及摄影师前来观赏、拍照。

聚焦高精尖,拓展新空间

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沃土”

在绿色连绵的温榆河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未来科学城拔地而起。这里从京北的老旧村落,到聚集央企科研中心的创新基地,再到面积扩容、宜居宜业的科学新城,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成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先进能源产业成为昌平区第一大产业。

借绿生金、以金促绿。未来科学城利用优良的生态基底了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环境效应释放经济发展红利,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反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科技、未来城市形态已然形成。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昌平区始终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绿色转型发展组合拳。2023年10月,昌平区人民政府印发《昌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66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履约,推进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降碳,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2%、水耗下降3%,为北京市实现碳达峰贡献了昌平力量。

绿色生态金色产业

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昌平草莓,生长在燕山脚下的山前暖带,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使其形成了特有的风味和口感。

十余年来,“昌平草莓”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凭借出色的品质被收录到“北京优农”品牌目录,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截至目前,昌平草莓种植规模稳定在5000栋左右,实现产值3亿元。作为昌平区强农兴业的“金字招牌”,每一颗小小的草莓都是“两山”实践的丰硕成果。

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昌平区全面推行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既巩固了“绿水青山”的根基,又成为了帮扶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成功走上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快车道”。

乡村振兴的故事也在同步书写。全区232个村庄变成了美丽乡村,1420户低收入农户全部提前稳定“脱低”。成功举办了北京农业嘉年华等品牌活动,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称号。此外,昌平区还将重点提速文旅农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崔村苹果宴、延寿民宿群、兴寿艺术季等特色名片,多元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扛“京师之枕”使命,护“昌盛平安”前景。未来,昌平区将继续以“绿”为笔,绘就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城市,为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昌平贡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