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走进史家实验学校,讲授“两弹一星”中的科学家精神

2024-10-15 21:16:00 - 新京报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合称为‘核弹’,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卫星’。”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曰武走进史家实验学校,为同学们讲授“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讲座上,刘曰武从“两弹一星”的基本知识入手,将“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史家实验学校全校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共上这堂特殊的科学课。

专家走进史家实验学校,讲授“两弹一星”中的科学家精神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也是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精神之光照亮未来科学家精神宣讲”系列活动。2024年,活动邀请院士、专家走入北京各所中小学校,带来60场“科学家精神”主题讲座。在青少年心中播种科学家精神,点燃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刘曰武讲授“两弹一星”中的科学家精神

原子弹和氢弹有多重?导弹能打多远?原子弹和氢弹的结构原理是什么?面对刘曰武的提问,史家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毫不怯场,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原子弹的爆炸是运用核裂变原理,利用中子撞击铀-235产生核裂变反应,同时释放出更多的中子和能量,进一步引发更多的核裂变,形成巨大的爆炸。”借助大屏幕上的原子弹原理示意图,史家实验学校的学生将原子弹的爆炸原理一步步准确说出,让刘曰武不住地露出赞赏之情。

专家走进史家实验学校,讲授“两弹一星”中的科学家精神

“中国为什么要造两弹一星?”刘曰武告诉同学们,原子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现的新式武器,由于其威力巨大,一经使用就震撼了世界。1951年,远在法国的核科学家“小居里先生”请他的中国学生杨承宗回国后给毛泽东主席捎句口信,面对核垄断、核讹诈、核威胁,“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自己拥有原子弹。”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也意识到,必须拥有核武器,制造自己的核盾牌。

接着,刘曰武给同学们讲了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们为了中国的科技事业筚路蓝缕的开拓经历。科学家们的钻研精神和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

“所以,作为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科学家精神呢?”刘曰武向同学们提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7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同学们请记住,‘钱学森之问’的满意解答,就蕴含在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发展中,要找到它就需要在各社会领域进行探索。”

以科学家精神指引少年儿童的科学之路

史家实验学校五年级的陈卓然在讲座上回答了不少提问。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就很喜欢了解这些有关导弹发射、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科技知识,会主动通过书、杂志,以及一些视频去了解。“听了今天的课以后,比较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许多科学家精神,我在之前没有这么详细地了解过。我认为科学家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还有为社会奉献。”

刘曰武表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十分有意义。“现在的孩子们知识面都非常广,就更加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现在的科学家是怎么做的,老一代的科学家是怎么做的,你又该怎么做科学家。社会需要把这些科学家的精神传承下去。”

“同时,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科普。”刘曰武告诉记者,在这次讲座之前,他恰巧找到一张自己在2009年给幼儿园小朋友做科普的照片。“当时那些小朋友问我‘爷爷,这个球怎么滚得快一点?’我们大人知道,想要球滚得快,要么减轻摩擦力,要么增大推动力,这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和小朋友讲,你得告诉他要么使劲推,要么就在地上铺塑料布——等他长大之后会明白,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理。所以说,科普需要一帮有科研实践经验的人去做,这些人也需要尽可能多地拥有科学教学的经验。”

史家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李超群介绍,史家实验学校一向重视学生的科学教育,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项科技竞赛,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科技人才。

今年的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的日子。史家实验学校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开展主题队日活动。“我们希望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发挥少先队的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励少先队员们做爱国奋进、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好少年。”李超群说道。

专家走进史家实验学校,讲授“两弹一星”中的科学家精神

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编辑缪晨霞校对翟永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