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自演、使用道具车!多地揭秘车险骗保内幕,险企如何练就慧眼

2024-01-15 20:57:12 - 媒体滚动

转自:北京商报

本是车主的“护身符”,却被不法分子视为“发财险”,车险骗保不断引发各方关注。1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公布的一组组骗保数据、一件件骗保案例,再次将矛头指向保险领域的“黑产”——车险诈骗。内外勾结、故意制造事故、使用道具车……当前,骗保手法越来越先进,形式愈发多样。

自导自演、使用道具车!多地揭秘车险骗保内幕,险企如何练就慧眼

保险诈骗活动缘何成了车险业务的伴生物?当前车险骗保识别中有何难点?险企又该如何“练就慧眼”,前置预防?

诈骗案层出不穷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车险骗保团伙中,不仅有故意制造水淹事故,还有自导自演伪造车祸骗保的情况。

1月12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官微发布的梁某保险诈骗案显示,2020年以来,某汽修厂负责人梁某、某汽车服务公司负责人孙某,伙同保险公司赵某等人,收购二手北汽等品牌新能源汽车,并为上述车辆购车损险,再利用暴雨天气,故意制造车辆水淹事故后报案,后由赵某出面指使保险公司定损员华某出具虚假定损报告。

平度法院近期发布的案件显示,短短数年时间,犯罪分子伙同亲戚朋友、汽修厂员工等伪造车祸40余起,骗取理赔金额150余万元。具体来看,被告人王某经营着一家汽修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王某等人提前将高档车辆的原厂配件更换为价格较低的副厂配件,后选择无监控的偏僻地点伪造交通事故,从而通过虚假诉讼或直接理赔等方式骗取保险金。

在骗保团伙的算盘下,既有虚假的“撞车手”“演员”参与其中,同时,部分维修厂修理人员也难逃干系,参与链条式骗保“黑产”。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近期(以下简称“顺义法院”)公开的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1月—2023年10月,顺义法院审理机动车保险诈骗案26件,涉案人员52人,其中汽车修理人员与到店维修车辆的客户共谋骗保的案件有23件,占比高达88%。

“他们往往在夜间或清晨,选择偏僻、无监控的地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在汽车修理人员的协助下制造的事故类型与上报的车损部位、要更换的部件相吻合,维修后的车辆表面完好、不易被察觉,这使得保险公司的车险查勘员难以鉴别事故的真实性。”据顺义法院刑庭庭长宋素娟介绍,当下车险诈骗模式升级,车险诈骗犯罪行为更具隐蔽性。

对于为何车险诈骗屡屡发生成为较为普遍的一大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低成本、回报高”驱使诈骗分子“铤而走险”。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车险诈骗背后的骗局花样多的原因可能包括利益驱动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不义之财,会想方设法设计各种花样的骗局。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投保人可能更了解车辆的情况,从而利用这一点进行欺诈。

源头杜绝需要哪些招数

保险诈骗案件带来的损失不可忽视。艾瑞咨询联合众安科技发布的《科技定义保险新未来——中国保险科技应用价值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财产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均值约在60%,而每年保险行业的欺诈损失则高达10%—15%。

然而,打击车险“骗保”,对保险公司来说,难题犹存。以“内外勾结”式的案件为例,保险机构可谓防不胜防。对于当前车险骗保识别存在的困难,刘春生表示,可能包括三方面,一是车险欺诈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新型的欺诈方式可能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识别。二是信息共享不足,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充分,使得一些投保人可以在不同公司进行多次欺诈。三是调查取证困难,一些车险欺诈行为可能涉及伪造文件、虚构事故等,调查取证难度较大。

从《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1年大数据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到各地推动打击保险诈骗犯罪中心揭牌成立、启动打击防范机动车保险诈骗专项行动,为防范和打击保险欺诈,保险业一直在作出努力。

在对症下药的这一过程中,也需要保险公司在内的各方形成合力。顺义法院建议,建立保险行业反欺诈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监管部门、交管部门、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贯通,对车辆信息、事故认定、保险理赔信息等数据实时共享。

“通过共享机制,可以使整个行业受益,共同提升反欺诈的水平”。刘春生表示,保险公司之间可以建立反欺诈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共享欺诈案例、欺诈手法和防范措施等信息。

在当前各地进一步推动车险防诈的同时,刘春生认为,保险机构除了加强数据合作与共享,还可以提升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更精确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和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更好地发现异常情况和欺诈迹象,实现风险的精准把控。

此外,欲彻底阻止车险骗赔骗保案件发生,强化风险评估和客户背景调查、加强现场勘查和定损审核、培养专业反欺诈团队不可或缺。“在承保前,对客户进行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和背景调查,包括车辆信息、驾驶记录、保险历史等。通过细致的调查,可以发现潜在的欺诈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可疑的理赔案件,险企应加大现场勘查和定损审核的力度,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核实。通过仔细检查车辆状况、事故现场等,发现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也可以建立专业的反欺诈团队,培训员工识别和应对各种欺诈手段的能力。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敏锐性,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欺诈行为。”刘春生如是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胡永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