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旅游后付款,需要更完善的信用体系支撑|荔枝时评

2022-11-15 17:57:22 - 媒体滚动

转自:荔枝新闻

文/和生

先旅游后付款,需要更完善的信用体系支撑|荔枝时评

近日,安徽黄山风景区上线“先游后付”的游玩模式,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在黄山景区,游客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先游后付、不用不付,灵活安排时间和行程。这一模式推出之后,受到了很多游客的欢迎。

黄山景区“先游后付”的模式,其实并非先例。在2019年4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便成立了首家“先游后付”诚信联盟,日照8家涉旅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单位。

“先游后付”产品和一般性旅游产品的区别主要在最后的付款环节。用户在网上下单后,可以选择用“先游后付”的方式,用户出游后再支付相关费用。

这种“先游后付”的模式,算是一种旅游付款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尤其在当前疫情背景下,也有利于刺激游客消费,增强景区吸引力、旅游品牌竞争力,提振旅游市场的消费信心。

相比“先付后游”,“先游后付”对于游客的信用提出了考验。需要游客与商家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也需要有完善的信用体系机制保障,来维护这一模式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先游后付”也考验着商家及景区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打磨出让游客满意度高的产品,提供让游客更加舒心的服务,才能顺利地实现“先游后付”的消费闭环,也能变相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

当然,“先游后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模式本质上与“先消费后付款”的贷款模式无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金融产品。在不少在线旅行平台上,也存在此类模式产品,如驴妈妈和携程的“拿去花”。以“拿去花”为例,携程的注册用户需要绑定银行卡后确认注册“拿去花”项目,开通后则可以享受相应额度的预付款。

“先游后付”的风险在于,存在用户游玩后对产品不满意拒绝支付的可能。一旦出现纠纷,目前由于行业内缺乏相关规范,平台是否真的会保障用户利益?评价标准和赔偿标准是否存在模糊空间?是否能执行到位?这些都需要仔细考量。而且游客在规定期限内拒绝付款,不仅会对商家造成损失,游客方也会面临借贷如期未还的失信风险,影响个人征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信用保障机制来处理相应问题。

最大程度地降低此类失信风险,一方面,需要银行方面把好用户审核关,确保用户的资质相符,具有相应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旅游供应商有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有较为透明化的价格体系,便于银行审核和游客评价考量。

当前,“先游后付”的模式有着诸多的便利,在市场上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但具体的操作细节和规则,还需要在具体运用时不断调整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支撑,让“先游后付”的消费模式落地更深,践行更实。

总体而言,“先游后付”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模式,值得更多景区和文旅单位推广实践应用。2021年,文旅部发布《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就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探索“先用后付”“先游后付”等服务发展,形成促进信用消费。

让“先游后付”模式推广开来,见行见效,需要建立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化规范体系,更需要建立健全这一模式的信用支撑保障机制,将该模式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点,纳入到统一规范的平台上,给出清晰的应对举措和解决方案,让商家法有所依、行有所据,让游客下了单能玩得放心、舒心和安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