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省份 以改革精神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

2023-11-15 05:00:25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省份以改革精神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

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省份 以改革精神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

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省份 以改革精神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

在10月31日举办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上,我省推出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4个市,从不同侧面展现河北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成果,介绍河北发展前景,宣传河北旅游资源,推介河北营商环境,并向全国青年发出邀请。随着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不断深入,河北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省市县三级协同发力,青年发展的规划环境、教育环境、就业创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健康环境、安全环境不断优化,广大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生活品质提升。

这得益于省委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得益于全省各族各界青年的团结奋斗。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对青年发展规划实施、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激励河北青年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团省委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深化共青团改革,以规划实施为统揽,以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为牵引,推动我省青年发展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以共青团改革促进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推动河北青年工作与时俱进

团省委以改革的精神推动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在全省各级各领域不断深入,2020年至2021年团省委启动青年友好型县(市、区)试点建设,2022年团省委联合22个省直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河北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经过前期实践积累与经验探索,2023年2月,省委提出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为落实青年发展规划提供创新载体。具体实施中,打破共青团传统工作思维,聚焦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出台一系列普惠暖心的青年政策和实事项目,为青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青年发展取得新突破。规划实施以来,河北青年在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育、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权益维护、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网络素养教育,“青马工程”培育青年政治骨干近20万人次,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强化。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年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青年体质达标率逐步提升,青年身心健康水平持续改善。“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等青年就业服务品牌深入人心,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加强。青年文化精品不断增多,青年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青年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全省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698.16万,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更加主动。

青年工作机制巩固完善。2018年底河北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覆盖,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全覆盖,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团推广。积极探索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党委牵头的联席会议议事功能逐步提升。唐山、承德等多地推动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考核和市委督考事项。保定、张家口等多地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工作专班”实施机制,全省自上而下形成了各级党委每年定期研究解决青年发展问题的工作惯例。

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推动《河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列入省人大立法规划,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可靠法治保障。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出台青年就业创业系列政策,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随迁子女就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服务。各市党委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大批“惠青”政策。唐山出台青年人才奖补实施细则、凤凰英才卡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2022年引进10万高校毕业生留唐就业。邯郸、石家庄等多个市出台优化生育、婴幼儿托育等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各县(市、区)以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为契机,聚焦青年发展重点领域,制定实施强化城市青年设施建设、支持青年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引进培育、文化旅游优惠减免、近视肥胖防控、青年科技创新奖励等一大批普惠暖心的青年政策,有针对性回应青年就业、教育、婚育等急难愁盼问题,符合河北实际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青年“政策库”不断丰富。

青年实事项目落地落实。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防控工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等纳入河北省民生工程。团省委会同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卫健委等成员单位,聚焦服务青年住房、健康、就业创业、人才培育、婚恋、残障特殊群体社会保障等,发布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青年专项技能培训、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等11项青年实事项目。团省委连续三年发布河北共青团10项青年民生实事,实施“青扶贷”金融扶持项目累计发放贷款307笔、3435万元缓解青年创业融资难题,通过京津冀青联乡村振兴联盟助销“家乡产品”金额超1亿元,两年帮扶7289名家庭困难普通高校大学生实现就业,“三生石”婚恋交友、“寸草心爱老敬老行动”志愿服务等项目实施持续受到青年群众好评。

以青年发展规划实施促进共青团改革不断深入,探索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青年工作经验

团省委充分发挥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谋划探索,凝聚各方合力,紧扣服务青年发展深化共青团改革。5年多来,在推动规划纵深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具有河北特色的青年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河北实际的有效做法,为全国青年工作贡献了河北方案。

坚持党管青年、党政主导。推动河北成为全国唯一在省市县三级“十四五”规划列青年发展专节(专章)全覆盖的省份,推动规划实施纳入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连续三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带动全省所有设区市、153个县(市、区)党委或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部署。推动省市县三级每年由党政领导牵头召开全体会议,推动部分市县成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高规格推进会,组织开展“建设青年友好型省份·燕赵党政说”等栏目,推荐党政“一把手”在《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等刊发署名文章。将规划实施纳入省委对市委改革工作考核,定期印发专题简报呈报省委、省政府,推动省市县三级党校面向党政干部开设专题培训课程。青年发展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青年发展规划是党委、政府的规划,不是共青团的部门规划”的共识逐步形成。

坚持科学规划、监测评估。推动全省所有设区市、51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本地青年发展规划,初步建立起符合河北实际的专项规划体系,科学有序指导各地因城施策,打造城市发展差异化优势。联合省统计局等20家成员单位成立统计监测组,印发、修订工作方案,建立我省首个统计监测报表制度,出台我省首个青年发展规划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将青年发展规划统计监测纳入河北省年度社会综合统计序列,逐年开展青年发展指标统计监测,编制数据分析报告,全面反映我省青年在思想道德等十大领域的发展状况。采取各方面自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实地调研与书面评估相结合等方式,定期开展我省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团省委在高质量推进“2+5”个国家试点建设的同时,在19个县(市、区)率先开展省级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所有设区市、117个县(市、区)党委、政府陆续开展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县域)建设。各试点地区党委、政府全部印发实施方案,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开展“夺旗争星”量化评价,每季度将评价报告印发试点地区党委。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一大批相对成熟的试点经验陆续推广。保定市立足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将“青春友好之城”作为“七张城市金名片”之一进行打造,不断吸纳产业转移和青年人才回流。唐山市建立大学生数据库,对青年发展重要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各县域试点多措并举,实施青年人才绿卡、青年公寓、青年驿站项目,建设青年体育公寓、青年健身步道等运动阵地,推出各类“惠青卡”。在试点的示范带动下,非试点地区也纷纷加快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石家庄市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年友好型城市专项规划和规划导则,全力打造“乐业、乐创、乐居、乐享、乐学”的五乐之城。邯郸市将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纳入《2023年度政协协商计划》,以常委会会议形式开展专题协商议政。

坚持尽力而为、久久为功。团省委根据不同工作阶段逐年印发工作要点,集中力量紧盯重点目标,科学谋划、精准发力,从普及推广工作理念、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到推动出台惠青政策和实事项目、深化青年发展研究、调研总结工作经验等,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团省委研究成立省联席办秘书处(设在团省委办公室),明确一名年轻干部担任规划专员连续4年专职负责,每个部室明确一名联络员,向每个设区市各派1名挂职干部帮助工作,指导保定、唐山等市成立工作专班,肃宁、香河等多个县区成立青年发展中心,增设事业编制,加强人员保障。争取省财政支持将省级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推动所有设区市及106个县(市、区)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经费保障。将规划实施纳入省委对各市党委改革工作年度考核和团省委对市县共青团年度考核,加强组织保障。5年多来,团省委始终将规划实施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地见效。

(文/张义日图/共青团河北省委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