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金融助农——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

2023-11-15 10:17:04 - 市场资讯

近日,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7家机构联合发起的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名单公布,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支持开展的《苹果收入险为陕西省黄陵县果农创新开启“双保险”案例---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案例》获评最佳减贫案例,并将收录到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金融助农——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

黄陵苹果收入险是在“有为政府”政策引导下,通过“有效市场”,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进行金融助农探索实践的典范。作为全国首单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项目,也是全国首单鲜果类“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该项目创新地将“传统保险”和“期货市场”的功能充分发挥,通过“组合拳”实现了名符其实、完整意义上的“保险+期货”,同时解决了果农“因灾减产”和“价格波动”的双重损失风险,有效稳定了农户的综合收入,成功开拓了金融助农新模式和巩固减贫成果新抓手,为中国和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运用金融市场进行助农减贫增收的新思路。

有效市场:期货市场的金融扶贫社会责任担当

苹果是延安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位于延安市南端的黄陵县目前苹果种植面积25.8万亩,苹果产业是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85%来源于果业。红通通的苹果承载着农户们沉甸甸的希望。然而,恶劣天气和市场波动时常侵扰着这份希望。近年来,由于霜冻冰雹旱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市场价格波动,黄陵县果农们面临着“产量”和“价格”的双重风险,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自信心。以往,果农因收入不稳定返贫、甚至砍树弃园的现象时有发生。

郑商所通过积极的研发和筹备,于2017年12月推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苹果期货,并于18年通过提供保费补贴方式,鼓励期货公司与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为以延安苹果为代表的各苹果主产区的金融帮扶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期货”)就是借助这一契机,在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和郑商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开启了在延安地区践行金融帮扶的历程。

以长江期货第三支部书记闫景垒和长江产业金融总经理卢梦骁为代表的长江期货“保险+期货”团队,在延安地区稳扎稳打,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甚至用当地的土话,让当地政府和农户了解苹果期货的好处、了解国家“保险+期货”的普惠金融助农政策;同时,通过住到交割库、从往来的果农和客商获取当地苹果产销情况等方法,来了解苹果产业链和果农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和人力,以延长为根据地,在整个延安地区创新开展苹果“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和培训宣传工作,助推延安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为之后在黄陵县顺利试点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021年,在郑商所和延安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长江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在黄陵县创新开展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为果农提供“产量”和“价格”的“双保险”。目前,项目已在黄陵县连续开展三年。前期已结项的两年试点项目共计承保约1.86万亩、近2.8万吨苹果,覆盖农户约2000户,保障金额达2亿余元,实现赔付734.17万元。项目创新性地帮助黄陵县果农规避了自然灾害损失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风险,也有效防止了过去果农返贫的风险,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北巨头村的果农李发元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果农,“去年(2021年)是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开展的第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参与。今年我还会继续参加,因为现在种苹果风险真的很大,尤其是灾害多,而且价格经常大涨大跌,参加‘保险+期货’能够让我更安心。去年我受益了,今年肯定会动员身边的果农积极参与。”2022年项目刚一启动,老李就趁早在村里报了名,给自家的7亩果园买了保险,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的乡亲们介绍收入险给他收入带来的增收效果。2022年底,保单到期,老李当初交了672元的保费,获得了近3000元的保险赔偿,再也不用担心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的苹果挣不到钱了。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金融助农——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

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对果农收入的综合保障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保险+期货”价格险,逐渐成为黄陵果农稳收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增强了黄陵县苹果产业抗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反向推动了果农生产优质果、商品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标准化管理,为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提供了新经验。项目受到各级政府及合作社的高度认可与关注。

长期以来,期货交易所主动作为,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期货行业协会积极倡导行业力量开展扶贫工作,为行业机构开展扶贫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期货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进行项目宣导、培训和实施。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保险、期货等金融资源整合,有效管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有力服务“三农”发展的有效模式。

有为政府:各级政府鼎力支持果农切实受益

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扩大、优化“保险+期货”服务三农工作。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和“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黄陵苹果收入险先行先试,走在了优化“保险+期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增强农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践的前列。

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期货行业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功能与机制,发挥行业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省、市、县多级政府领导均对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的推进高度重视并多次批示为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在相关地区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指导方向。

黄陵县政府持续每年为黄陵收入险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并积极协助项目在当地的宣导和开展。2023年,陕西省和延安市财政也发布政策,为项目提供配套财政支持。

如今,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延安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从保价格价到保收入,从最开始生根发芽的延长县发展到遍布延安地区的多个县镇,项目规模和区域都逐步扩大。果农不是苹果期货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却成为期货市场的受益者。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金融助农——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

我国苹果种植区域广泛,且其主产区与我国重点扶贫区域高度重合,因此苹果又是天然的“扶贫果”。黄陵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的获奖,是世界各国组织对中国金融减贫成果的认可,是期货行业长期扎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脚踏实地开展“保险+期货”等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黄陵收入险项目作为资本市场扶贫的代表者,讲述了在“有为政府”的引导下“有为市场”实践的中国减贫故事,向国际宣介了“看得懂、学得会、易推广”的中国减贫故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