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剧本游解锁文旅新体验
转自:消费日报网
本报记者卢岳□王紫茜
现如今,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消费者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而数字乡村剧本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模式,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近年来,多地纷纷推出数字乡村剧本游项目,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旅游,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文旅体验。
“数字化+乡村旅游+剧本杀”
解锁文旅新玩法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要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者曾昱涵等人认为,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将是推动数字乡村旅游领域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与旅游结合方面。乡村数字文旅的发展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之一,旨在推动产业与文化的振兴。通过产业的优化升级、市场的多元消费、新基建与新技术的融合以及持续扩大内需,乡村数字文旅得以获得多样化的发展动能。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剧本杀凭借其剧情沉浸、富有趣味的特点,深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剧本杀是一种以剧本为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和推理解谜来达成游戏目标的娱乐形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选择一个角色,并诠释该角色在游戏中的行为和决策。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动机和目标,玩家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推断,并通过寻找线索、破解谜题来完成任务。
“‘数字化+乡村旅游+剧本杀’是文旅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这种融合实践模式,意义在于其不仅通过数字技术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还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推动了乡村文旅的转型升级。剧本杀作为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娱乐形式,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使消费者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乡村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品牌营销专家高承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乡村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巧妙融合其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元素,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剧本杀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形式,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据悉,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引入了数字剧本游项目,将前洋村的历史人文串联成剧本,打造引领乡村“数字文旅+产业振兴”新模式。本次项目推出了《金狮公炼金》《武魁历险记》《状元养成记》《金猴下山》《烽火前洋》五条数字剧本游线路,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让消费者在闯关、解谜、定向跑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前洋村的历史,感受千年古村的魅力。
此外,浙江省台州市三合镇灵溪村依托古村落资源,深入挖掘、传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元游街”,融合推理破案、实景解谜、换装扮演、组队寻宝等多种形式,打造出沉浸式、古装风、闯关类文旅实景剧本杀《灵溪幻境》,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与参与。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数字乡村剧本游项目《“西江幻地”MR剧本杀mini》,依托MR技术,结合苗寨的文化旅游资源,孪生出一个虚拟的苗文化元宇宙世界,在苗寨代表性景点设置关键剧情,消费者通过佩戴MR眼镜可实现虚实结合的体验,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该项目不仅为当地的苗族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规划乡村旅游资源
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记者注意到,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数字乡村剧本游也越发受到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种旅游方式可以使消费者在剧情推理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情感满足、增强社交互动体验,这与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体验型消费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此外,数字乡村剧本游通常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消费者提供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机会,增强其文化体验感。”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字化时代,数字乡村剧本游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业内人士何基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产品;第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数字乡村剧本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三,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拓展数字乡村剧本游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多元化发展。”
“尽管数字乡村剧本游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从其长期运营而言,仍需注意平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认为,“首先,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其次,可以鼓励当地消费者参与到数字乡村剧本游中来,提高其参与度和活跃度。在增强当地消费者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乡村的和谐稳定。此外,可以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总之,‘数字化+乡村旅游+剧本杀’的融合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相关部门需加大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