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让7人获得“新生” 16岁少年把爱留给这个世界
卢其乐是一位阳光少年。
晨报记者张玲玲
“他的心脏去了北京,他的肺去了杭州,他的肾脏去了广州,他的眼角膜跟肝脏留在了厦门。我以为他的器官可能只救了5个人,后来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最少救了7个人。”卢小勇泣不成声地说道。一个多月前,她16岁的儿子卢其乐来厦游玩时意外离世,但此后他捐献的器官让7位重病患者重获新生,用大爱温暖了厦门这座城。
11月10日,龙岩市新罗区忠孝公园的大榕树下,一场特殊的“其乐飞扬”青春告别会在这里举行,来自龙岩各地的志愿者、老师同学、亲朋好友一起放飞寄托思念和祝福的气球,送了卢其乐“最后一程”。
昨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了卢其乐捐献器官的事迹,引发了一场“网络送别”。“阳光少年,一路走好。”“他会以特殊的方式继续爱着这个世界。”热门评论是这样写的。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器官捐献中心器官捐献协调员林钦,以及卢小勇,从她们的口中得知了这个阳光自信少年的故事。
少年故事
向往厦门面朝大海的生活
卢其乐今年16岁,是龙岩市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去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该校录取。他品学兼优、兴趣广泛,打篮球、跑步、跳街舞、唱歌、主持样样精通,甚至有“八块腹肌”。“他从小自信独立,小学三年级就独自坐飞机去重庆。”谈起儿子,卢小勇话语中带着自豪。她说,孩子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让她操心,收获奖状共百余张,“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卢小勇说,卢其乐特别喜欢厦门,曾来厦旅游十几次。他喜欢诗人海子,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所以他爱厦门的蓝天、白云、大海,特别是对大海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深情。每次来厦门,他都会去海边转一转。
大爱之举
让7位患者重获新生
今年国庆期间,卢其乐再次来厦,却在海边骑行时不幸遭遇车祸,经全力抢救仍无效,被专家组判定为脑死亡。“他还是个孩子,那么阳光,那么青春,那么爱生活……”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卢其乐父母悲痛万分,但他们仍做出大爱之举,决定捐献卢其乐的器官组织,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的生命。于是,他们通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系了厦门市红十字会,表达了器官捐献的意愿。
林钦告诉记者,她被卢其乐的故事深深打动,积极帮助家属进行器官捐献相关事宜。10月14日,卢其乐的器官摘取手术顺利完成,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分配,他的心脏去了北京、他的肺去了杭州、他的肾脏去了广州、他的眼角膜和肝脏幸运地留在了他“最爱”的厦门。
事后,林钦积极对接受捐患者所在医院,得知这7位患者全部度过了术后危险期,恢复很好,并及时向卢其乐的家属反馈。“知道7个受助者都成功获救,我感觉孩子很值得!”卢小勇回复道。“我持续跟踪后续进展,就是希望能给家属一些心理安慰。”林钦表示。
寄托思念
希望再感受孩子的“心跳”
“我希望这7位受捐者能替其乐好好地活下去,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卢小勇说,她知道器官捐献是“双盲”原则,但她听说心脏受捐者是一位13岁的小女孩,就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这个小女孩,再感受一次其乐的心跳。她还想到几位受捐者所在的城市走一走,希望能感受到卢其乐的气息。
据了解,为表达对卢其乐的感激之情,受捐小女孩家属写下一封感谢信,委托林钦交到卢小勇的手中。卢小勇边看边流泪,决定给女孩回信,并赠送她一份礼物,鼓励她健康地活下去。另一位肝脏受捐者也委托林钦给其乐家属发了一段录音,哽咽地诉说着感激之情。
家属心声
母亲曾彷徨过
仍作出捐献决定
卢其乐的父母是如何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呢?母亲卢小勇向记者给出了答案。
卢小勇是龙岩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爱人是一名警察,两人都是党员,一家人都热心公益。卢小勇从18岁起就一直坚持献血,已持续了26年,日常工作中她也会到医院和学校开展一些无偿献血方面的宣讲。卢其乐从小耳濡目染,曾对妈妈说要在18岁生日那天把无偿献血作为“成人礼”。去年7月,卢小勇加入了当地的“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宣讲团,因此深知器官捐献的意义。
卢小勇告诉记者,她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对于器官捐献的决定,也曾挣扎过、彷徨过。她在内心一遍遍问自己,其乐会怎么想?随时会衰竭的器官,没办法给她太多时间考虑。最终,作为医护人员的理性,让她和家人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