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科创漕河泾”新篇章,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2024-11-15 15:06:3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开启“科创漕河泾”新篇章,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建区40周年。11月15日,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漕河泾会议中心举行。大会通过一系列新政策、新体系、新项目的发布,开启“科创漕河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致辞。

20世纪80年代,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面对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为推动上海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应运而生、顺势而为,逐步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历经40载春华秋实、栉风沐雨,漕河泾开发区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和上海大局,坚持对标国际顶尖标准,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探索出独具特色、极具影响的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2023年,漕河泾开发区营业收入6600亿元,本部区域每平方公里税收超过38亿元,常年位居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前列、上海中型园区首位。

可以说,漕河泾开发区40年探索、发展之路,是我国和上海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和有力支撑。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家级经开区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贯彻落实指示精神,为漕河泾开发区进一步改革发展谋篇布局、锚定方向和部署方案。

陈杰副市长表示,漕河泾开发区要扎实地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构建产业生态、服务重点企业等方面走在前列,打造全市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枢纽,为上海“五个中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漕河泾开发区将以率先打造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为目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打造全球顶尖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和世界一流科创产业园区。重点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聚焦科创策源能力提升、聚焦创新企业发展所需、聚焦集成服务商定位等4个方向。《张江高新区漕河泾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大会上发布。

开启“科创漕河泾”新篇章,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汇聚中外高科技企业14000多家,包括1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6家内资上市企业,拥有全市1/5的独角兽企业、超1/4的大模型备案企业以及60%的数字文创企业。园区每平方公里集聚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家、小巨人企业6家,每万人发明专利达到498件,是我国创新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此外,漕河泾开发区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以创新主体为主导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贯通机制,导入共建了临港实验室漕河泾转化中心、人工智能学院、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了以港科大、香港大学为代表的沪港创新生态圈,以及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中心、上海交大3A全球校友中心、昇思创新中心、申康中心—漕河泾临床创新转化基地、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等科创平台,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开发区因企业而兴盛。大会向40家园区优秀企业颁发了“漕河泾开发区突出贡献奖”;在《漕河泾“新质说”》演讲环节,来自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3M中国、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的三家园区企业代表则化身“新质博物馆”的讲解员,分别以“国和一号”IP形象玩偶、3M“新雪丽”云纤保暖材料、199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致上海专利事务所建所十周年贺信等3件展品为线索,述说出40年间企业与开发区携手向高攀登、向新突破的精彩故事。

开启“科创漕河泾”新篇章,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大会上,漕河泾开发区“超级场景”发布;漕河泾开发区服务体系发布,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揭牌、知识产权生态运营服务联盟成立、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创新联盟成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上海外服集团与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合作签约;上海科技集团与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战略合作签约等;昆明经开区与漕河泾开发区战略合作签约。

成立“漕河泾开发区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是园区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引的科创策源高地的重要举措。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恒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顾赛等20名专家受邀成为委员会首批成员,他们将以卓越的专业知识与高瞻远瞩的眼光,为开发区的下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大会还正式发布了“科创漕河泾”发展愿景。该“愿景”提出,漕河泾开发区至2027年,科技领军企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科创漕河泾”框架体系基本建成;至2030年,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全球知名高端产业集群;至2035年,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示范,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样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部枢纽”全面建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