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举办“未来产业沙龙”,AI企业呼吁“耐心资本”长期陪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赛男上海报道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产业投资方兴未艾。
11月14日,上交所举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未来正在发生”的首期未来产业沙龙,聚焦未来信息产业中的人工智能领域,邀请科创板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创投机构、券商分析师、高校专家等4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产业发展。
作为未来产业的集聚地,科创板开市以来,共支持115家集成电路企业和49家软件企业上市。相关公司A股总市值约3.19万亿元,占科创板总市值的46%。其中,一批公司覆盖算力、大模型、应用等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实现链群式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基础。
据悉,首期未来产业沙龙采用“主题讲座+分组交流”形式。主题讲座中,行业专家、企业董事长以及创投机构分别从技术、产业和投资视角作了分享,分析研判技术演进脉络和行业发展趋势。
专家们认为,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引擎”,在工业智能化、消费、城市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其他行业具有深刻的“赋能作用”,但也面临着商业化“落地难”挑战,亟需突破成本、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等诸多技术难点。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对扩大模型参数、承载海量训练数据、降低训练成本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此,全球云服务商、运营商等下游企业不断加大资本开支,GPU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国内GPU企业在促进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维护人工智能产业安全等方面大有可为。
分组交流中,参会企业就大模型发展、算力算法协作、产品商业化、隐私保护、企业估值等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深度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无论是算力端还是应用端,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共识,而研发投入高、商业化“落地难”与盈利预期不确定导致企业资金普遍承压,融资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首要需求。有专家预计,以AI芯片为例,AI芯片厂商实现盈亏平衡的收入规模约为20亿-40亿元,实现盈利前的累计资金需求则需要50亿-100亿元,截至目前,几家典型的AI芯片创业公司仍未盈利。
相关参会企业表示,以产业基金、国资股东为代表的“耐心资本”在企业前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也希望在企业发展适当阶段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并期待市场各方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坚定信心、保持耐心。
分组交流结束后,上交所针对参会嘉宾关心的资本市场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及最新并购重组政策进行答疑,并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交所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为引领,持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引导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加快落实“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不断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适应性,更好服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求。希望参会企业、市场机构与上交所携手共进,努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共同打造培育和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沃土”。
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围绕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分期组织开展主题沙龙活动,持续推动行业、投融资两端与交易所等多方交流,助力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