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如裱花,五十小时打印一座小楼
盖房如裱花,五十小时打印一座小楼
这是真正意义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3D打印二层建筑
南报网讯(记者 何钢) 一座二层小楼,如同奶油裱花一样50小时就“打印”完成,原材料中还含有建筑垃圾等固废再生材料。这样的新型绿色建筑位于六合区一家在建社区医院里,而且今年就能投入使用。
六合雄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楼目前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记者昨天在现场注意到,主楼西侧一座周身红蓝相间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墙体上布满了纹路,二楼还带有一个露天平台。
“这就是我们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建筑。”南京嘉翼精密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介绍,该楼高6米,使用面积虽然不到60平方米,却是真正意义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3D打印二层建筑。
据介绍,以往的3D打印技术往往是一层建筑,即便是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广场前大跨度的接待中心,也仍为一层。李进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二层的突破,企业将打印机直接移至现场,在混凝土调配上又做了升级。从外观上,打印机由龙门框架、运行轨道和打印喷头等组成,活动范围达到24米,可以实现超大型建构筑物的智能化现场原位3D打印建造。打印过程中,通过程序设计,引导打印机一圈圈堆叠打印,就像裱花师在蛋糕上一层层涂奶油。这样,整个建筑的墙面就有了条纹感。
“这幢建筑虽然很小,却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示范工程之一。”李进表示,现场从打印到最后成型,打印部分仅耗时50小时。与传统建造相比,人力和时间成本都大大缩减,造价上差距也不大。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今年投用,这座3D打印建筑将成为院史展览馆。
在数公里外的企业生产基地,各种3D打印产品正源源不断被加工出来。“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3D打印产品,甚至包括打印机设备本身。”现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3D打印的形状可变性使其用途广泛,从街头绿地一个动物装置到垃圾分类站房和船形民宿,都可以打印出别致的造型。目前,仅南京就有南京站站前广场公共厕所、江北新区公交站台等多处应用。3D打印材料因使用了建筑垃圾再生品,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可为社会消化建筑垃圾近千吨。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亚梅长期从事绿色建材的创新研究,包括南部新城大规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3D打印技术中再生混凝土的配比攻关。在她看来,推动绿色低碳建造的关键是绿色建材。南京是绿色建材推广城市,通过企业纳入清单,可实现绿色建材尤其是再生产品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使用,不仅节能减排,也保护了绿水青山。
据了解,现浇住宅每平方米碳排放约为313.7公斤,装配式住宅为267.73公斤,而3D打印建筑只有190公斤。3D打印建筑较传统浇筑建造碳排放降低39%,是建筑全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