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如何实现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

2023-02-15 22:00:34 -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近日在京举办“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政策举措”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讨论交流,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优化政策思路,短期加大力度促增长、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更好推动我国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参会并作专题发言。

祝宝良表示,实现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具有三重内涵:一是要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二是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三是要实现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出,过去三年供给侧调控政策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降到15%左右的低水平;二是保市场主体虽保住了存量就业,但也带来“僵尸企业”三年无法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等问题;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步伐放慢,给新增就业带来很大压力。对此,祝宝良建议宏观调控政策应转变思路,直接作用于需求端,要更加注重普惠性,同时解决好科技创新的问题。一是财政与货币政策要结合起来;二是货币政策要适当调整;三是改善预期、提振微观市场信心;四是在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方面,针对“卡脖子”领域的产业政策、资金管理办法、企业准入门槛等,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一、我国可能已提前进入“后疫情时代”

我国疫情形势自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023年1月17日已基本回归调控前的水平,我国可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仅40天时间,我国疫情就基本结束,相比早先预期的3月结束,提前了至少50天时间,这或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正面作用。

2022年12月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也好于预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达6.8%。2022年1月、2月在经济形势非常好的情况下,春节期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也只达到6.7%,再综合考虑交通、旅游等因素的影响,可见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我国经济回升速度好于预期。我国提前进入“后疫情时代”,这是政策讨论中必须要关注到的问题。

二、实现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的具体内涵

实现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的内涵是什么?要实现哪些方面的好转?好转到什么程度?

关于整体好转的内涵,一是要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核心是稳就业,而稳就业的关键就在于稳增长。物价方面也更关注供给端而非需求端的影响。二是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短期最重要的就是房地产风险,中长期可能还面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政府债务问题等。三是要实现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保能源、粮食和高度依赖进口的矿产品的安全;二是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此外还有能耗、粮食生产等结构性指标,发改委在“两会”上也可能提出新的指标。

三、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要转变思路

我十分赞同对既有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从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延续了很多供给侧调控政策,比如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等。过去三年疫情应对中,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主要放到保市场主体上。在制度优势和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保市场主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保住了生产和产业链,但需求端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出口超预期上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需求端压力,但在全球出口下降背景下,原来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可能面临调整。

过去三年,供给侧调控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降到15%左右,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二是保市场主体,虽然保住了存量就业,但也带来“僵尸企业”三年无法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等问题;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步伐放慢,给新增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总体来看,保市场主体干预了微观主体的很多行为。

我始终主张宏观调控政策要转变思路,虽然可以继续稳增长、稳就业,也可继续保留减税降费的普惠性政策,但不要继续扩大范围。财政、货币政策要直接转向拉动需求。宏观调控政策直接作用于需求端,无论是作用于投资还是消费,都要更注重普惠性,同时要解决好科技创新的问题。

四、对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几点建议

第一,财政与货币政策要结合起来。短期来看,一是要加大稳需求的力度,二是转变财政政策投向。一方面,要继续优化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将其作为一项普惠政策继续保留几年,给中小微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其他政策则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去年财政支出增速6.1%,比8.4%的财政政策预算要低;而今年财政收入增速预计将会增加。

建议在以下方面扩大支出:一是在一般预算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医疗等普惠性支出;二是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出,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产业支持政策、发放补贴等方式拉动当地经济;三是中央政府可适当承担地方政府的某些支出责任。关于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鉴于疫情防控形势好于预期,建议财政政策总量扩大到3%以上。

第二,货币政策方面要适当调整。一是除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外,建议推出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发挥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宜过多,货币政策工具要与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当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仍需继续。二是建议推出一些普惠性的房贷政策,比如降低房贷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个人按揭贷款本身是很优质的资产,在当前情况下,房贷利率不宜过高,要综合考虑风险溢价和支持房地产的实际需求。

第三,“稳增长”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解决信心问题。改善预期、提振微观市场信心必须做实事,不仅要有政策制度的可信性,还要有取得结果的可靠性。当前地方政府的做法无法稳定预期,反而可能带来寻租问题。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它们并不需要支持政策或稳定政策,而只希望地方政府落实好改革开放的相关规定。

提振市场信心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领域,要尽快给出优质头部房企的明确定义,保障优质民营企业也能同等享受到贷款支持;二是要尽快解决平台企业整治问题,恢复平台经济发展;三是要以实际行动稳定外商投资企业信心。招商喊口号是没用的,必须要做实事,比如坚持过去中欧投资协定的相关规定。

第四,在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方面,针对“卡脖子”领域如何制定产业政策、如何管理资金、如何设定企业准入门槛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特别是芯片、电子元器件、高档数控机床、光刻机等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文字编辑:默渊,责任编辑:张逸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