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指数赵永刚:构建契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12-15 14:50:03 - 市场资讯

2022新浪财经“金麒麟论坛·ESG峰会”于12月15日举行,主题为“ESG赋能高质量发展”。

峰会汇聚近30位关心ESG发展的重磅嘉宾,就“ESG助力高质量发展”、“ESG投资驱动经济结构转型”、“ESG助推企业行稳致远”等5个议题展开研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ESG业务部总经理赵永刚出席并发表演讲。

他表示,ESG发展需要完善的生态。ESG不是简单发布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的问题,它涉及了ESG投资产品供给,涵盖ESG评价、数据等基础设施,ESG制度建设,以及ESG参与方,整体形成的投资生态。目前,国内ESG投资生态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ESG数据披露不足,质量不高。ESG披露目前缺少既能反映全球趋势和共识,也能反映中国自身特点,并具有国际认可的披露标准;披露意愿不强,认知需要加强,A股不足1/3;二是高质量的ESG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权威、共识的ESG评价体系,缺少质量、规范、数据源准确等高质量的ESG评价产品;三是ESG投资产品供给不足。广义ESG投资产品数量和规模发展较快,但ESG含量不足,相关分类标准尚未建立健全,存在“漂绿”的产品。ESG投资产品的衡量方式单一,过度重视短期收益、热点。在此背景下,ESG指数产品是较好的方式。

中证指数赵永刚:构建契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新浪金麒麟的ESG峰会,我叫赵永刚,目前担任中证指数有限公司ESG业务部总经理。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构建契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方面,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ESG的新内涵。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ESG理念的发展历程是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升级的一个过程。可以看到早期ESG源于伦理投资,主要遵循不伤害的原则。到上世纪60年代,开始更加关注一些社会、公平的议题。到90年代,以可持续发展议题备受市场关注。2003年以来,以更加聚焦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ESG成为全球共识度较高的议题。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无论从发生概率还是影响大小,都可以归结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问题,即ESG的问题。

在中国是现代化建设中,ESG升级的新内涵。ESG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共同富裕恰恰是社会责任(S)关注的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就是要保护环境(E),减少排放,减少资源消耗;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正是对应着ESG里面“G”的内容。

因此,ESG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ESG是在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上实现效益最大化。ESG管理可以让决策者从更可持续、着眼长期的角度来进行决策。ESG表现较好的公司,公司经营更加稳健,财务质量更好,风险管理能力更强。如果把公司根据ESG评分分成高低两组,高分组的公司未来一年的ROA平均值为7.5%,高于ESG较低分组的4.2%,而且在未来运营中面临更少的违规处罚,涉及的诉讼数量也明显较少。所以,践行ESG理念并不意味着损害经济利益,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应该看到企业护城河和竞争力的形成,以及业务转型所面临的机遇。

高质量资本供给成为ESG领域的重要践行和推动力量。全球的可持续投资规模,到2020年的时候,超过了将近35万亿美元。大型国际机构投资者对ESG数据,尤其是气候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高。践行ESG投资,管理组合风险,增强组合收益是机构使用ESG策略关注方面。国内市场来看,近期全国社保基金ESG投资组合已经面向国内的公募基金招标,这对推动ESG投资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了120余条ESG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近千亿元。

ESG发展需要完善的生态。ESG不是简单发布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的问题,它涉及了ESG投资产品供给,涵盖ESG评价、数据等基础设施,ESG制度建设,以及ESG参与方,整体形成的投资生态。目前,国内ESG投资生态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ESG数据披露不足,质量不高。ESG披露目前缺少既能反映全球趋势和共识,也能反映中国自身特点,并具有国际认可的披露标准;披露意愿不强,认知需要加强,A股不足1/3;二是高质量的ESG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权威、共识的ESG评价体系,缺少质量、规范、数据源准确等高质量的ESG评价产品;三是ESG投资产品供给不足。广义ESG投资产品数量和规模发展较快,但ESG含量不足,相关分类标准尚未建立健全,存在“漂绿”的产品。ESG投资产品的衡量方式单一,过度重视短期收益、热点。在此背景下,ESG指数产品是较好的方式。

第二个方面,中证指数公司在完善ESG基础设施,打造契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的探索。

鉴于前述ESG投资生态的问题,作为沪深交易所共同设立的金融市场指数提供商,中证指数公司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作为己任,持续布局ESG业务,完善国内ESG基础设施。

一是“求大同、存小异”。中证ESG评价方法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共识框架,同时立足国情选取适宜的指标。在反映国际共识方面,针对应对气候变化、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等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证ESG评价体系分别设置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强度以及管理,以及水资源、污染与废物排放等国际共识和关注的核心议题;针对促进充分生产性就业等目标,在社会维度中分别设置了企业贡献及员工单元,反映企业在员工的雇佣关系管理、福利政策与职业健康等方面的表现;针对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有效、负责的机构等目标,在公司治理维度设置了机构设置及运作等指标,反映企业的治理情况。

同时,结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处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证ESG评价选取了更适宜的指标。在环境维度,结合我国转型经济发展特征,设置了环境治理、环境机遇等议题,对于高碳行业也能客观反映其ESG水平;在社会责任维度,设置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议题;在公司治理维度,聚焦本土上市公司治理焦点问题,设置涵盖质押、资金占用以及违规担保等指标的管理运营议题,反映公司财务风险与质量;设置公司治理风险议题,反映ESG争议性事件对公司运营影响。

二是“兼顾风险因素与机遇因素”,在考察企业碳排放等风险指标时,也关注企业的环境治理、环境机遇要素,体现了中证ESG评价对于转型金融需求的反映。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工业等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至关重要,通过转型金融对其转型的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目标。因此对于高碳行业,中证ESG评价方法不仅考察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风险类指标,同时也考察环境管理目标、措施等,以及绿色收入、环保科技研发等机遇类要素。对于积极进行低碳转型的公司,会有“加分项”,全面客观反映高碳行业的ESG水平。

三是ESG争议性事件处理更加精细化。争议性事件主要考察突发事件反映的企业ESG风险,中证指数公司根据ESG争议性事件性质、影响程度与范围、事件发生时间等原则,制定ESG争议性事件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不同等级,在中证ESG评价方法中进行相应处理,准确反映企业ESG水平。

四是规范ESG数据和生产流程,提升ESG数据质量,促进ESG评价行业的规范性提升。当前,ESG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ESG行业的数据质量一直是困扰市场各方的难题。中证指数公司ESG指数通过IOSCO准则鉴证,我们通过制定并落实严格规范的生产流程,规范信息采集、评价生产、评估分析及结果校验等各项流程,希望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ESG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目前,中证ESG评价覆盖中证全指4000余只成份股,评价结果呈正态分布,各级别具有较好区分度,高评级(A-AAA)公司占比为16.3%,中等评级(B-BBB)公司占比为68%,低评级(C-CCC)级公司占比为15.6%。其中,央企公司中高评级公司占比超过32%,沪深300成份股中高评级公司占比超过62.3%,这也反映了现阶段央企和大市值公司更加重视ESG信息披露。

结合国内ESG市场发展,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了ESG基准、领先、策略、主题系列指数,其中基准应用的是负面剔除策略,领先应用的是正面优选策略,策略则是应用ESG整合策略,这是目前全球ESG主流的投资策略。与母指数相比,ESG指数长期收益表现较好,中证800ESG基准指数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比中证800指数高1.2%,而且ESG指数具有更高的ESG评分、更低的碳排放量、更高的ROE和股息率水平。中证ESG评价呈现出的清晰的风险和收益传导效应,能够有效防范尾部风险,提升组合收益,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第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气候转型相关的评价方法,探索转型金融工具,支持高碳排行业的转型升级。

促进高碳排领域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激励深度低碳产业,如清洁能源与储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减碳和固碳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推动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转型尤为重要。

高碳行业的转型活动未被充分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很多拥有可行的低碳转型方案的大型“两高”企业,因其经济活动不属于“绿色”,很难获得绿色金融支持。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工具不够丰富。目前仅有与可持续挂钩的贷款和债券能够实质性支持高碳行业的绿色转型融资。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难以有效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甚至面临融资障碍。

为了探索转型金融工具,中证指数公司构建了气候转型相关的评价方法,进行积极探索。我们基于TCFD的4支柱框架,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设计指标,反映企业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能力,揭示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综合评价企业的气候转型绩效。相比于原来仅关注高碳排公司温室气体排放风险的简单维度,我们会从管理、风险和机遇三个维度去搭建评价体系。对于管理,会考察公司的环境管理制度,环保培训和教育,环保认证等,来衡量它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能力。对于排放风险,主要考察企业是不是有减排计划,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量指标,反映企业排放风险的水平。对于机遇,主要考察环保投入、绿色收入、环保专利等,反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机遇。所以,整体气候转型相关的评价框架会对高碳排行业反映的信息更加全面。

从实际效果来看,按照每个行业气候转型评价分数前30%的公司,未来一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或者排放强度下降的公司数量占比要明显的高于评价分数较低的公司。从组合收益来看,气候转型评分比较高的公司构建的组合年化收益为7.26%,而低评分公司年化收益仅为1.07%,体现了较好的投资价值。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谢谢大家的聆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