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一体化合作机制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3-12-15 05:32:59 - 媒体滚动

完善一体化合作机制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图:高竹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正式揭牌。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刘文新

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实施3年来,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目标,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共同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合作效果持续显现。

一体化合作跑出加速度

2020年4月2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深化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两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迈上新台阶。

《方案》明确,双方从8方面开展合作,启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食品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等工作,议定特种设备交叉检查、检验检测联合监管检查等行动方案,次区域合作在34个市(区)县局之间展开。

2022年7月22日,川渝两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上争取及双方合作检验检测项目、共建市场监管决策咨询专家库、综合执法协作、特种设备技术机构合作、消费者组织战略合作、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6项重要事项。

今年以来,川渝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深化合作,创新推出“营商环境云地图”“经营主体云迁移”“川渝开放合作区云注册”3项“云服务”,让更多的改革红利和便利服务惠及两地经营主体,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办得快,服务好,我们对重庆未来发展信心十足。”11月初,中湛工联(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到重庆市九龙坡区办理登记注册时,一个工作日就将所有手续办理完毕。这位负责人对重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赞赏有加。

川渝两省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经营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10月,重庆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23户,同比增长19.81%;四川省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611户,同比增长25.86%。

协同执法,共促川渝市场秩序平稳有序,是川渝市场监管部门合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川渝两地联合查办假冒名酒和“三品一特”跨区域大案;查获违法加油站8座,涉案金额1.5亿元;两地互移案件线索62件、相互协查案件23起、联合执法20次、联合挂牌督办重大案件6起,签订协作协议、联合培训等其他形式协作19次。

次区域协作硕果累累

在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和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交界处,有一个跨省共建的城市新区——川渝高竹新区。

2020年11月底、12月初,重庆、四川两地分别审议通过《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新区管理机构由川渝两地共同抽调的31人组成,其中重庆21名、四川10名。

今年9月27日,川渝高竹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正式揭牌,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广安市,以及邻水县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在行政审批、安全监管、品牌建设、服务发展、应急处置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川渝地区首个投入实体化运行的跨区域共建市场监管机构,打通了跨省域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以川渝高竹新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推进发展规划、准入准营、技术服务、监管服务4个“一体化”,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建设的跨省域实体化平台。据统计,川渝高竹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新增经营主体2049家,去年实现工业产值68亿元。

记者了解到,像川渝高竹新区这样的“次区域”合作事项还有很多,目前拟定的合作清单分为11个部分,共58项重点事项。重庆各区(县)市场监管局、四川各市(州)市场监管局在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框架下,不断健全合作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政策、规则、服务协同前行,次区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川省广安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全方位渝广协作模式,与重庆毗邻区县签订食品药品、消费维权、广告监管、行政执法等领域合作协议20余项,联合制定《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操作规程》《政策措施影响公平竞争风险合规指导清单》,共同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特种设备同城化监管等协作事项。

四川省泸州市与重庆市永川区、荣昌区、江津区联合印发《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跨区域监管协作工作方案》,建立乡厨资质互认、协作会商、执法联动、线索移交等合作机制,解决乡厨资质跨省不互认、跨域办证难等问题;川南渝西地区探索食品安全跨区域合作治理新模式,推动构建食品安全共同体,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四川省宜宾市、内江市、自贡市与重庆市涪陵区、荣昌区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创建“川南渝西+涪陵质量协同合作联盟”;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建立“政府质量奖”、首席质量官互认和质量管理专家共享机制,联合打造区域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园区。

放心消费创建迈上新台阶

11月22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由重庆市消委会和四川省消委会共同提起的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刘某钊销售假冒的舒肤佳、雕牌、蓝月亮、大宝等洗护用品,销售地区涉及重庆、四川等地,销售金额共6.8万元。两地消委会认为刘某钊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领域社会公共利益,以共同原告的形式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将刘某钊诉至法院。被告刘某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庭与重庆市消委会和四川省消委会达成调解协议,愿意以行为赔偿损失,配合两原告参加消费公益活动。

据重庆市消委会秘书长谷丹介绍,这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是《重庆四川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规范》今年8月30日实施后,两地消委会联合提起的首例公益诉讼案件,是两地加强区域合作、协同保护两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益尝试,对净化两地消费环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2020年12月,川渝两地消委会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川渝异地消费维权机制的通知》,明确两地消费者在川渝任何一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产生消费纠纷时,可向其住所地的县级消委会投诉。两地消委会通过及时移转、快速接收、调查调解、信息通报等6项合作措施,多方位、全链条、高质量建立健全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共建跨省域消费维权“并联模式”,成效明显。截至今年11月,两地各级消委会共受理跨省域消费投诉1322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93.65万元。

川渝两地消委会共同强化消费引导。川渝陕甘青藏、川渝陕蒙青甘等6省(自治区、直辖市)消委会在重要节点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川渝甘青4地消委会联合发布旅游消费典型案例;川渝两地消委会联合开展“提振消费信心走进重庆品牌”消费体察活动;川渝两省市消委会联合举办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与发展论坛、首届川渝消委系统综合能力培训班、双城经济圈消费维权协作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川渝消委组织年度优秀消费维权案例评选活动,发布双城经济圈儿童预包装零食消费调查报告与洗衣凝珠比较试验报告;重庆成都两市消委会建立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共同召开重庆和成都汽车4S店、家居卖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

川渝两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建立跨区域投诉举报转办机制,今年1月至10月,处理川渝跨区域投诉举报571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6.81万元;建立川渝地区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库,联合发布川渝、成渝地区12315投诉举报分析报告3期、共享12315投诉举报分析报告9期,助力深化消费维权协作,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塑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