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来了!闻预警而动也是城市韧性的一部分

2023-12-15 17:23:15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本周,北京先后出现降雪和寒潮天气,暴雪橙色、寒潮蓝色、道路结冰橙色、持续低温黄色、大风蓝色预警齐发。据气象部门介绍,此次降雪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降雪量大。不少市民纷纷在相关新闻下留言,“预警及时”“这个周的热词就是等雪、晒雪、扫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气象预警对于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曾发布过科学调查,提前24小时对风暴或热浪发出预警,就可将其产生的损失减少30%。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日渐多发、频发、重发,再加上我国气候条件本就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种种因素下,及早预警就成了筑起防灾减灾首道防线的关键所在。而细心的市民或许也能感受到,这些年来气象预警的提前量打得越来越足,“等雨来”“等雪来”等场景也频频出现。一系列互动性强的话题,推动灾害天气的特点和防范常识的要点,能够在关键时刻高密度地传达到人们眼前,善莫大焉。

有预警更要有预案。早有气象专家提醒,想让预警真正发挥作用,并不只是预警信息发布、对市民进行广泛覆盖就可以了,还要有具体的行动。以停课为例,老师或学生是没有办法凭气象预警来决定是否去上课的。要想让预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由应急责任人来根据相关机制决定是否停课、停工。就北京而言,经过多年实践,预警与行动之间已逐步建立起了一个闭环。此次,“三预警连发”的同时,居家学习,弹性办公,开展扫雪铲冰等七条举措同步发布。不少市民也留言反馈身边的细微行动,“发现道路上已早早撒上融雪剂”“早高峰路上私家车少了”……从经验来看,极端天气必然会对城市运行带来影响,但早预警早行动,构建完善相关机制,确保预警能“牵一发动全身”,指引各方面科学积极响应,便能在应对天气变化时主动一些。

从更大范围看,城市运转,昼夜不停,难免有种种情况和意外要应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风险系数无疑更高,极端天气、雨雪灾患等可能造成的影响往往更大,被动应付难免力有不逮,而主动谋划,不唯经验、不存侥幸,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引领行动,以精细化、精准化的方案保障落实,面对各类极端天气时,应急处置就能有据可依、有的放矢。这个过程,检验着城市运行水平,检验着市政部门的责任心,更检验着落实应急预案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了大量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操作细节,对此,仅靠政府部门,难以一一料到,仅凭政府之力,也难以全面解决。此时,多唤起民众的互助精神、主人翁意识,也是关键一环。前几日,本市印发实施的《北京市扫雪铲冰应急预案(2023年)》就明确提出,一旦遇雪情,将及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扫雪铲冰,并明确规定了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物业等的责任范围。这一方案,在此次京城大雪中也得到了积极执行。可见,未雨绸缪、多方共治,应急预案才算周密,应急工作也能事半功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