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产ADC已有超10项海外授权交易,跨国药企看中了什么

2023-12-15 21:20:00 - 澎湃新闻

热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领域又迎来一项出海交易。

12月15日,和铂医药(2142.HK)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诺纳生物”)与辉瑞刚刚完成收购的Seagen已就间皮ADC药物HBM9033的全球临床开发及商业化订立许可协议。根据协议,诺纳生物将获得5300万美元预付款和近期付款,及最高达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和特许权使用费。

回顾2023年,全球ADC领域诞生了多笔交易,除了上述辉瑞的大手笔收购,默沙东、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百欧恩泰等知名跨国药企也纷纷加码。在ADC的重磅交易中,也不乏和铂医药这样的中国创新药企的身影。继PD-1为代表的国产创新药之后,国产ADC正在集体走到国际市场。 

2023年已经有超10项国产ADC海外授权交易

ADC药物在抗肿瘤方面兼具靶向药的方向感和化疗的强劲效果,有“魔法子弹”之称。ADC领域成为2023年跨国药企在“减肥神药”GLP-1药物之外的另一个重点进军领域。

除了自主研发,BD(businessdevelopment,业务发展)也成为众多药企巨头布局ADC的重要方式。当地时间11月30日,艾伯维宣布,将收购ImmunoGen并获得ADC药Elahere,此次收购总价达到101亿美元。

在ADC的重磅交易中,不乏中国创新药企的身影。华金证券12月12日的研报指出,2023年以来国产ADC海外授权交易已达10余项,其中包含百欧恩泰(BioNTech)与映恩生物、宜联生物达成的3项授权交易,涉及4款ADC药物。

12月12日,百利天恒(688506)也宣布,EGFR/HER3ADC新药BL-B01D1的中国外全球权益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S),后者支付8亿美元预付款,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以及7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BL-B01D1是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而此次交易的首付款则刷新了近年来跨境BD交易“首付”纪录。

最新对外授权的和铂医药ADC药物,选择的合作方是Seagen,该公司是全球ADC领域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97年,与基因泰克、ImmunoGen曾被称为ADC领域的"三巨头"。在上述交易官宣之前,当地时间12月14日,辉瑞宣布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此次收购价格约430亿美元。也因为有辉瑞的身影,和铂医药此次的对外交易受到外界的关注。

在12月15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劲松表示,公司在此次交易中的具体合作方是Seagen,签署方是辉瑞,交易过程中需要和两方进行对接沟通,也意味着公司得到了辉瑞这样的跨国药企以及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的双重认可。此次交易不仅给公司现金流带来正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公司继续深耕前沿创新的信心。 

ADC的“黄金时代”,国产药出海也要挑合作伙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球222款ADC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阶段,分别有130款、75款及17款处于Ⅰ、Ⅱ及Ⅲ期临床试验,2022年全球有57款ADC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ADC是否会变成下一个“内卷”的PD-1?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在ADC赛道大火之际的担忧。在如此竞争激烈的ADC赛道,中国创新药企的什么特质被跨国药企频繁看中?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ADC的黄金时代刚刚开始,推荐目前重视布局ADC研发平台的创新药公司。华金证券研报则指出,国内ADC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政策研发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大、叠加国内ADC创新药企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国内ADC技术平台及在研管线迅速获得国外药企广泛认可。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此前曾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ADC这个板块是中国跟国外在医药行业差异最小的一个板块,也是最有机会做到最好的板块。

对于ADC行业的发展,王劲松在媒体沟通会上介绍,ADC是个复合的平台性技术,是最近20-30年整个行业在多个方向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组合,和单产品相关的一个生物学通路有根本的差别,这与PD-1这种依靠一类技术平台推进解决特定病人需求有差别。

“ADC从技术层面角度,不仅牵涉到弹头、抗体、抗体片段,更加牵涉到payload(有效载荷)、Linker(连接子),非常复杂的多方向、多平台的整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有非常大的空间,能够填补在前面几十年单一的技术平台所带来的缺陷。”王劲松表示,目前ADC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大的局限,想进一步推进和提升仍然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王劲松认为,包括ADC在内的国产创新药出海不能为了BD而BD。和铂医药在交易中会非常关注合作方的能力,“合作方是否有非常强大的开发能力,尤其是全球的市场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我们合作方对于ADC这个细分领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认知程度。因为这个领域仍然具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如果对这个领域没有非常深的根基,没有很深度的认知,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

对于当前的医药行业寒冬,王劲松认为,寒冬何时结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或明确的时间表,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医药行业最看重的还是最有价值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这也是公司往前发展的动力,“绝对不会躺平,一定要持续不断在创新的最前沿探索,转变成产品转变成价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