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之下的北洋舰队
▌亦凡
19世纪,欧洲列强纷纷从海上而来,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在一败再败中,清政府开始收购轮船,建设造船厂,一步步摸索展开洋务运动,着手建设海军。尤其是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台湾,给予清政府很大的震动,像日本这样的小国都可以欺负大清,他们依仗的无非是坚船利炮。为了修补海防,1875年,清政府分别任命南北洋大臣开始正式筹建南北洋海军。
1866年,清政府批准开办了船政学堂,培养专业的工程师和海军军官;1877年,机械开采的开平矿务局开始筹办;1877年,中国向欧洲公派了第一批海军、工程专业的留学生;1880年,因海防和海军的需要,中国电报局成立,架起了一根根电报线杆,进而组成了全国的电报网络;1893年,在海防和海军的需求下,中国第一座自主创办的西医学堂开办。这些中国近代化的点滴增长,在现代人看来是中国脱离愚昧,发展富强的前奏。但在当时的中国,每多这样一点发展,就意味着海军的罪恶感增加了一点。
当时的北洋海军,年轻军官几乎都在西式教育下长大,有些人还有欧洲的留学经历,懂英语,生活作风西化,和西方人交往密切,他们吃着西餐,日常训练说着英语,他们没有经历过科举,而是凭借着对西学的学习得到了官职和厚禄。然而,这些人在一些头脑封闭、思想落后、保守迂腐的人看来却很不舒服。
清虽然有洋务运动等近代化建设,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之后清末民初的救国运动不同,在当时人们的理解中,这些都是被外敌入侵后的不得已之举,没有全社会的认同和共识。甚至还有种等着这些举措失败,看笑话的心理。英国记者肯宁咸曾评价道:“只是因为海防需要海军,他们才被容忍着。”足以见到,这支海军自打成立之初就不招人待见。
《沉没的甲午:北洋悲歌与晚清大败局》由著名海军史、船政史专家陈悦所著,通过对大量原始档案资料的深入挖掘和细致分析,复原了甲午战争的真实面貌,并对晚清战败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书中对诸多历史细节,尤其是海战全过程和前后方的指挥情况进行了深入地描写,也客观地分析甲午战争战败的深层原因,揭露清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然失败的残酷现实。而最让笔者关注的是,陈悦不仅讲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更揭示了北洋海军在战争前后所遭受的污名化和打压,以及这种情感背后的复杂社会政治背景。
清政府在1886年从德国购买镇远、定远舰后,海军经费开始逐年减少。尽管李鸿章多次向朝廷请求增加海军经费,但由于财政紧张,海军的预算始终捉襟见肘。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后,每年的海军经费从200万两白银下降到90万两,甚至到1891年停拨经费。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武器装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也影响了炮弹等军备的采购,使得北洋舰队的战斗力在长时间内未能得到显著提升。
清政府内部对海军重要性的认识是在逐年退化中,随着清政府逐渐懂得了外交和糊弄外国人的方法,之前整备强兵的意识逐渐淡化。部分官员甚至慈禧太后都认为,海防并非清政府的首要任务,因而在资金和资源的分配上对海军有所忽视。这种观念在甲午战争前后尤为明显,1890年,世界海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技战术革命,随着新式速射炮的诞生,适应快船、快炮的纵队机动战术成为主流,而北洋舰队这边,装备没钱更新,更是在日常演练中无法运用新战术,就在这时被日本海军弯道超了车。
从清政府的视角来看,他们对北洋海军和李鸿章的态度是复杂且矛盾的。一方面,清政府认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并批准了李鸿章创建北洋舰队的计划。在李鸿章的努力下,北洋舰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清政府对北洋舰队的这种成就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另一方面,清政府又对北洋海军和李鸿章抱有疑虑和防范之心。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其权力和影响力在朝野内外都极为显著。清政府担心北洋舰队会成为李鸿章的私人卫队,威胁到皇权的安全。因此,在海军经费的划拨、将领的任命等方面,清政府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防止北洋舰队过度扩张。
清政府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海军经费经常被挪用或克扣,进一步加剧了北洋舰队装备更新的困难。例如,主管户部的翁同龢为了打压李鸿章的势力,暗中停拨北洋舰队经费;而总理海军衙门的主管醇亲王奕譞,为了讨好慈禧太后,而克扣海军经费去重修颐和园。
书中的资料揭示了民间舆论对于北洋海军的攻击,这种攻击在黄海海战后集中爆发。诸多不实的指责纷至沓来,如丁汝昌被诬陷在海战时沉溺于酒色,海军官兵则被污蔑在上海、香港等地放纵不羁。更有甚者,一些军官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成为了战败的替罪羊。
当北洋海军在刘公岛孤军奋战,与日本海军殊死搏斗时,国内的舆论却并未给予他们应有的支持。相反,清政府与舆论界更多的是在琢磨如何撰写文章,以抨击海军的覆灭。最终,北洋海军在舆论的口诛笔伐中沦为了甲午战败的替罪羊。清政府不仅撤销了海军的所有编制,还遣散了幸存人员,甚至停办了从海军衙门到水师学堂等一系列海军建设机构。这种抹黑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依旧用被污名化的北洋海军讽刺民国海军的贪腐。北洋海军在舆论上的困境,无疑是我国海军发展史上的一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