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报观察丨营收规模破五千亿 工业富联如何撕掉“代工厂”标签

2023-03-15 20:58: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3月15日,工业富联(601138.SH)股价大涨2.64%。

14日晚间,工业富联2022年年报正式出炉,报告期内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实现营收5118.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0%,归母净利润200.73亿元,同比增长0.30%。

年报中,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直言,2022年,“工业富联克服了地缘政治、消费电子行业收缩、全球经济周期下行等宏观因素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5.5元(含税),以198.65亿总股本计算,此次现金分红的金额高达109亿元,占公司2022年净利润的54.4%。

不过在营收创新高的同时,工业互联却仍面临毛利率下滑,股价长期低迷等窘境,撕掉代工厂标签,寻找新的增长路径是其面临的新挑战。

毛利率连续五年下滑

2022年,工业富联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净额达153.66亿元,同比增长76.1%。资产状况良好,净资产和总资产不断增长,达1289.75亿元及2841.88亿元。

当期,公司营收规模也突破五千亿,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其中,云计算板块表现最为亮眼,受益于全球算力需求增长正进入爆发阶段,2022年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收入2124.44亿元,同比增19.56%,连续5年保持成长趋势。

同时,在全球企业数字化、5G基建和智能家居需求提升之际,工业富联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也实现收入2961.78亿元,同比增14.37%。其新兴业务工业互联网也表现颇佳,2022年,公司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达19.12亿元,同比增长13.46%。 

不过,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公司利润水平却持续承压,其一方面体现在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并且扣非净利润略有下滑;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公司持续压缩的毛利率上。

2022年,工业富联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获益882.5万元,同时获得政府补助18.77亿元,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184.10亿元,较2021年下滑0.9%。

此外,2022年工业富联的整体毛利率约7.26%,较2021年下降约1.05个百分点,而这已是公司上市以来连续五年毛利率下滑。2018年至2021年,工业富联的毛利率分别为8.64%、8.38%、8.35%、8.13%。

根据财报分析,工业富联整体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源于“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的毛利率表现不佳,该业务占了公司总营收一半以上。2022年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9.62亿元,同比增长14.37%,但同年该业务的营业成本却上涨了16.39%,导致该业务的毛利率下降1.58个百分点。云计算业务收入增速与成本增速基本持平,但毛利率也微降了0.18个百分点。只有工业互联网业绩毛利率提升了4个百分点,但由于其收入贡献太小(占总营收比例仅0.37%),因此对整体毛利率影响微乎其微。

其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的产品细分布局主要集中在5G+相关设备、车联网、智能手机及穿戴装置及智能家居等领域。受去年全球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富联的毛利不断被营业成本上涨所吞噬。

从成本构成上看,2022年公司直接材料成本上涨了18.11%,辅料成本上涨了44.64%(主要系物料消耗费增加)。此外,工业富联还因为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69亿元。

高分红股价却持续低迷

尽管毛利隐忧高悬,但工业富联仍保持了高水平的分红节奏。2022年,工业富联计划分红超109亿元,高出当年净利润一半有余。

事实上,近年来工业富联一直保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水平,2018年至2021年,工业富联每年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25.60亿元、39.74亿元、49.67亿元和98.91亿元,分别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15.15%、21.36%、28.49%、49.43%。

但与持续走高的分红率相悖的是,公司的股价却一直较为低迷,上市以来,工业富联的股价一路节节败退,2020年至2022年,工业富联股价分别下跌24.04%、11.05%、18.91%,进入2023年以来有所回暖,截至3月15日晚收盘,公司2023年股价上涨31.52%,不过距离上市巅峰仍有不短的距离。

除了高分红之外,工业富联也发布了不少“护盘举措”,但收效甚微。

2021年以来,工业富联曾多次出手回购公司股份,截至2022年9月21日,公司完成回购,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125,977,669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63%,回购最高价格为11.60元/股、最低价格为8.99元/股,回购均价为11.43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4.39亿元。

“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成长性弱,归根结底做的还是代工厂的活儿。再加上这两年消费电子产业链也走向低谷,市场自然也不会给比较高的估值。”华南一家资深的私募投资机构合伙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亟待第二成长曲线发力

在主营业务毛利率压缩,股价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之下,工业富联亟需摆脱被部分投资者诟病的“代工厂”标签。

近年来,工业富联的高管多次对外表态,“将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元宇宙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牢牢把握机会,开创第二增长曲线”。

在2022年的年报中,李军旗也再次强调“工业富联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技术策略,围绕科技创新积极布局新事业,逐渐聚焦’半导体生态、新能源车零部件、大数据,机器人’等新的产业方向,在巩固原有业务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 

半导体领域,早在2021年12月,工业富联就曾与智路资本、珠海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共同发起设立晟丰(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成立之后投资了聚焦半导体产业的广大融智(广东)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6月,工业富联CEO郑弘孟又对外表态,公司已收购4间封测厂,成为工业富联布局半导体产业链封测、晶圆制造和芯片设计等环节的先手棋。

在新能源领域,工业富联重点聚焦电驱电控的零部件、智能联网跟智能座舱、工业互联网赋能三个领域。根据此前披露的消息,工业富联与国际方案提供商大厂策略合作开发的智能座舱目标于2023年量产;采用高端精密制造技术生产的汽车马达、高压连接器等产品有望于2023年量产;新能源车用AI运算单元方面,工业富联目前所设计生产的L3/L4产品都已量产,L5产品也已进入排程。

同时,在2022年年报中,工业富联表示已成功助力打造整车制造行业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将继续完善赋能新能源车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加速灯塔效应释放。 

在机器人领域,工业富联对全球协作机器人独角兽思灵机器人持续下注,在C+轮追加投资3000万美元。2023年1月,思灵机器人获得软银愿景基金领投2.1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20亿美元,较C+轮升值33%。

根据年报介绍,2022年,工业富联研发成本为115.88亿元,同比提升6.95%,研发技术人员超3万人,同比增加0.5万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申请及授权专利6,078项,较上年同期增加10.4%。其中,在高端精密机构件、自动化暨机器人、工业元宇宙、数字化智造等技术领域授权专利占比达73.8%。 

信达证券计算机分析师莫文宇认为,工业富联形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的2+2发展战略。公司多元化发展渐成体系,第二成长曲线逐步成熟,业绩有望继续突破新高。

(作者:杨坪编辑:巫燕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