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古诗中的树

2024-03-15 08:42:11 - 镇江日报

生长在古诗中的树

□李昌浩

自古有识之士都很看重植树,在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树拥有寂寞淡定的品格,高洁深邃的灵魂,把“树木”与“树人”相提并论,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要人修,人要自修”。

有一次我去山上,发现那里的树木又高又直的,不像我们家园周围的树木,矮而且枝节过多,徒耗了不少养分。原来家园里的树木稀少,树树之间距离也较大,于是树枝肆意生长,像溺爱过度的孩子。而大山上的树木,就没有这样宽松的环境了,树木只好你追我赶地向天空生长,所以长得又高又直。

中国古代诗歌中,“树”倒是常见的,清袁牧《大树》云:“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有大才的人,若遇不到眼光气度不凡的人,很难被重用,就像那些大树,如遇不到大师傅,它的木材就很难被派上用场。

有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僧人注意保护自然,才有松风云涛之胜。据说西湖净慈寺内有一株参天古松,新任太守为修造衙门下令砍伐,方丈心忧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幸亏济颠和尚写了一首诗:“庭松百尺接天高,久与山僧作故交。本谓枝柯千载茂,谁知刀斧一齐抛。庭前不见龙蛇影,宅畔无闻风雨号。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不见旧时巢。”派人送给了太守。太守见诗,思忖再三,收令不再砍伐古松。

清袁枚《随园诗话》有一记载:江西某太守欲砍伐一株古树,一人得知后,忙在树上题一首诗:“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荫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岁鹤归来。”太守闻之,怆然有感,遂命不伐。爱树之深,以情动人,一首诗保住一棵百年古树。

清顾炎武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龙到晚上还行雨,树到暮春仍开花。作者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勤奋著书。积极奋斗,努力向上,树犹如此,何况人呢!诗中远见的卓识和内涵鼓舞着人们。

美妙的春景在哪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唐王维《桃源行》诗中,乘小舟顺溪而下,追寻着美妙的春景,两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美丽的春色如画卷。可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树木总是踏入地层后,用一生的时光向天空伸展,足够我们一生去阅读。一棵树就是一首诗,它用绿叶抒写春天,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那苍劲的躯干爬满岁月的皱纹,镌刻着岁月风尘的痕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