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医院如何留住患者?

2023-04-15 19:41:58 - 市场资讯

转自:医学界

撰文丨王晓

本月初,多个省市、区域宣布正式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全国范围内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正加速推进。

4月6日,《商洛日报》通过当地医保局确认,陕西商洛市已正式取消省内住院和门诊异地就医备案申请,实现了经办手续的由繁入简。江西贵溪也在4月4日通过官方微信确认了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这一消息。

更为重磅的消息来自首都。据《北京日报》报道,自4月1日起,京津冀各统筹区参保人员在三地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门诊慢特病就医、购药,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一时间,异地就医免备案的“春风”从省域内吹到了区域间。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认为,这昭示着医保报销全国通办的工作走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于医院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竞争加剧。

住院、普通门诊、购药、门诊特慢全部打通,京津冀的“决心很大”

去年7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通办”被按下加速键。

今年1月1日,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式实施,居民只需通过小程序线上备案,就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在此之前,部分地区的居民如需异地就医,必须提前去参保地医保经办窗口办理申报手续,不备案意味着全额垫付医疗费用,产生的医疗费用原则上不能报销。

而按照京津冀最新发布的《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线上备案”这一步骤也被省略了,居民只需拿上社保卡直接看病,看完病走医保直接报销,既省钱又省事。

多地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医院如何留住患者?

这一政策对长期异地工作却无户籍与临时在外就医的人群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多位受访者向“医学界智库”表示,京津冀此举是医保通办从“小范围”走向“大区域”的一次尝试,决心很大。

这首先关乎医保基金的安全问题。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是否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在国家医保局内部有过反复的争论,质疑者认为医保基金跨省流动要经过模型推演和测算,取消跨省就医备案对地方医保基金造成的冲击未可知。

对此,知名医改专家、陕西山阳县卫生局原副局长徐毓才认为,医保监管可能存在盲区,通常“只能看到圈内,而看不到圈外”,打破异地就医报销壁垒的前提是医保信息系统的共享。

据“新华社”报道,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处长张涛日前表示,天津市已提前进行医保信息系统改造,组织系统对接,与京冀两地开展联调测试,系统已于4月1日顺利上线运行。

除了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京津冀的大跨越还体现在将“门诊慢特”也纳入了这一范围,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仲崇明特别指出,门诊慢特群体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天都要用药,医保对此的态度是“该赔就赔”,这充分展现了医保的担当。

医院需要和医保部门密切配合,

否则可能导致患者外流

为调节异地就医、促进分级诊疗,过去大多数统筹地区的医保政策规定,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相比本地报销比例会降低一些。但按照京津冀的最新《通知》,视同备案后,参保人员区域内发生费用的医保报销待遇不变,仍执行参保地的相关政策。

有网友和媒体就此提出疑问:报销比例相同,又取消了备案手续,那患者是不是会涌向发达地区的头部医院?

对此,仲崇明分析道,京津异地免备案的受益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本地参保且长期在异地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这部分人群早就已经被虹吸过来了,和此次的政策关系不大。

而对于临时外出就医的人员来说,北京等头部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并不好抢,但如果患者或其家属对于病情实在不放心,可能会选择异地就医,这遵从于患者的行为意愿。

换句话说,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的取消,对于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实则影响有限。“没有人愿意舍近求远就医”,《经济观察报》的评论文章也给出了相似观点。

从医院一端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竞争的加剧。仲崇明指出,虽然医保对于调剂医疗资源方面的作用力有限,但医保通办其实给了老百姓“用脚投票”的权利。

所谓用脚投票,就是老百姓依照个人偏好和个人需求,更自由地选择医疗机构。对于看病就医这件事,老百姓只有两个诉求,一个是把病看好,另一个是把钱花对,仲崇明总结道。

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布局,为满足患者的第一个诉求提供了前提。

以河北省为例,从2019年10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工作启动后,积极吸引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布局,目前已经有6家建设项目落地河北。“医学界智库”查询得知,这6家输出医院均来自北京,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

多地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医院如何留住患者?

6个建设项目中,有的还未正式投入使用,有的已经做出了积极成效。据京报网报道,自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以来,北京儿童医院共选派400多位专家、一万多人次,7位“双主任”,8位科主任来到保定工作。仅2021年,就为保定危急重症患儿会诊2731人次、手术1228人次。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横向布局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也在为医疗资源的协调助力。据《人民日报》消息,从2021年8月开始,北大人民医院以通州院区为核心,陆续成立了通州区片区制医联体,已为近17万人口提供疾病早筛、康复、随访管理服务。而在今年3月下旬,首个京津冀医联体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联合了四个乡镇、五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医联体范围还扩展到河北廊坊市及唐山市的医疗机构。

至于患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如何把钱花对?这有赖于医院和当地医保部门的密切配合。

仲崇明指出,这其实是在考验医保的反应效率,如果把本地医保支付的质量提上去,患者是可以尽可能留住的。反过来说,如果医院不和本地的医保政策密切配合,甚至是“闹别扭”,老百姓就更有可能向外走。

在他看来,京津冀此番取消跨省就医备案或许能实现医保与患者“共管共治”的局面。医保给患者以权利,患者享受到权益后,反过来肯定医保的作用,与医保部门共同维持医保的健康运行。

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取消后,不少民众纷纷呼吁尽快取消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就医备案手续,甚至探讨全国范围内取消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的可能性。

对此,仲崇明认为,医保全国通办是一个大的趋势,京津冀作为试点样本具有导向性,后续有条件的地方都会跟上脚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时表示,目前单从技术层面来看已经能够实现医疗协同发展,但是机构与机构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通,原有的管理方式、信息系统的更新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做到完全无障碍落地仍需一些时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