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4个非遗项目入选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长宁区4个非遗项目日前获评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传统美术“上海丝绣”、“蛋雕”,民俗“文人香道”,传统医药“针灸疗法(马氏面瘫疗法)”。至此,长宁区已有14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上海丝绣
上海丝绣,与江南各地刺绣同出一源,却又有着种种不同。上海丝绣在承袭苏、湘、蜀、粤绣这四大名绣传统针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画、油画等绘画艺术,尤其以摹仿古代名画真迹为能事,着意追求原作的笔意墨彩与原笔原意,不仅“以针代笔”,更是以“度物像”而“取其真”。
如今,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丝绣代表性传承人叶伟娜以国内外名画作为蓝本,着意追求原作的笔意画境,又通过刺入绫缎的多彩丝线,提升了原作的质感和意境。随叶伟娜学习丝绣十余年的姜文魁,是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丝绣项目传承人。近年来,姜文魁醉心画绣艺术,不断学习、钻研,精进技艺,所成之品尽摄原作灵活之气,展现了上海丝绣之美。
蛋雕
蛋雕文化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演变,其工艺日趋精湛。蛋雕技艺最常见的选材有鸡蛋、鹅蛋、鸸鹋蛋和鸵鸟蛋,用各种雕刻技法在其表面上琢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它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刻、阳刻、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通过对蛋壳表面的精雕细琢,从而表现所需的画面效果,借以反映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百姓喜好。
李亚非是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技艺传承人,从山水、落叶到动物、花鸟各色题材,从蛋壳上的色彩、字体到镂空雕、透雕等手法,李亚非不断尝试新的雕刻花样,技艺也越来越精进。为了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技艺,李亚非还尝试将非遗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如将激光打印、3D打印等技术运用到模板制作中,将小众艺术用大众化手法来呈现,展现出非遗蛋雕的多元化。
文人香道
文人香道是中国古代流行于文人雅士中的一种用香艺术,其主要形式为,以炉、瓶(匙筯)、盒、隔火片等司香工具,煎熏沈檀等天然香料及香丸、香饼、香末等和香制品。
文人香道并非宗教、民俗祭祀等其他香事活动,也不是改善气味的薰香,而是文人雅士在书斋静室中勘验学问、探究心性、以香养德的高雅文化活动。其核心价值为“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之文人香道四德。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南传统文人香事传承人吴清从2004年拜入香学宗师刘良佑教授门下熏习香事。钻研20年,吴清将各类香料典籍融会贯通,通过研习传统习俗、亲试地道香材,他公开所有香方,系统整理古人二十四节气用香,著成了《廿四香笺》一书,让文人香道飘入寻常百姓家。
针灸疗法(马氏面瘫疗法)
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的马氏面瘫外治疗法,以穴位贴敷疗法为核心展开,通过世代家传、师承教育得以传承,至今已百年余,现已成为天山中医医院的一大特色。
此疗法是以马钱子穴位贴敷疗法为核心展开,通过文字记载、师承、家传、学校等途径传承。当代传承人曹莲瑛、张伟、舒成喆等通过辨证分期论治,在针灸结合穴位贴敷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中药熏药辅以闪罐治疗面瘫,逐步形成了面瘫疗法专病特色,延续、发展、创新了中医古医籍中有特色的外治疗法,通过七代医师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分期施治,最终传承并形成了天山治疗面瘫(面神经炎)专病特色的传统中医外治疗法。其基本内容包含穴位贴敷、针、灸、罐、熏等多种外治疗法,流程规范,技术成熟,可有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其主要特征为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与综合施治结合。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撰稿:甘力心
原标题:《长宁区4个非遗项目入选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