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健康杀手排名来了,第一名不是心脏病

2024-05-15 09:41:15 - 南周知道

新的健康杀手排名来了,第一名不是心脏病

(ICphoto/图)

前不久,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一项重磅研究,称神经系统疾病已经超过心脏病,成为“头号健康杀手”。一众网友看到这个研究结论的时候,表示既熟悉又疑惑,熟悉是因为心脏病的病例和危害,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

远的不说,在2024年4月8日,南昌交警发布通报称,一辆公交车由东向西先后与多名行人发生碰撞,造成3人当场死亡、7人受伤送医。警方初步调查之后认为,驾驶员李某驾驶时突发心脏不适失去意识。

相较之下,神经系统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感好像并没有那么强,以至于当大家听到这个名称的时候,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神经系统疾病到底是个什么病?怎么就排到心脏病前面去了?

新的健康杀手排名来了,第一名不是心脏病

这些都是神经系统疾病

该项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全球健康机构(IHME)牵头,数百名专家参与其中,数据包括1990年至2021年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7种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病例数量在30年间上涨了59%。

据报告分析,2021年有超过34亿人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占全球人口的43%,再加上死亡率、患病率、残疾寿命(YLD)、生命损失年数(YLLs)和伤残调整生命年数(DALYs)等综合数据,研究人员认为,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总体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不但病因多样,表现范围也比较广泛,比如人们熟知的中风(又称脑卒中)和偏头痛。

这二者又与婴儿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神经损伤)、脑膜炎、癫痫、早产儿神经系统并发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神经系统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健康损失的十大神经系统疾病”。

在2021年的调查数据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前三名分别是紧张型头痛(20.1亿起),偏头痛(11.6亿起),糖尿病神经病变(2.06亿起)。早产儿神经系统并发症(9750万起)和中风(9380万起)虽然在病例数量上排第四第五,但对寿命和生活质量上的影响,比前三要大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新冠后出现的认知障碍或者格林巴利综合征,同样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在该报告的2021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统计表格里,排名第20。而在其2340万病例当中,女性患者(65%)比例更大,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寿命损失年更高。

除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偏头痛(62%)、阿尔茨海默病(56%)和多发性硬化(66%),在女性患者之中也更为常见。相对地,男性患者更多受到自闭症谱系障碍(67%)、帕金森病(59%)和创伤性脑损伤(68%)的困扰。

就总体数据而言,女性神经疾病患者(52%)与男性神经疾病患者数量差距较小,但在评估疾病对生活和寿命造成负担的时候,女性患者数据优于男性,换句话说,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男性出现残疾和健康损失的情况比女性更多。

新的健康杀手排名来了,第一名不是心脏病

(ICphoto /图)

新的健康杀手排名来了,第一名不是心脏病

数据背后有哪些启示

其实这份研究的发表,并不只是为了告诉大家,神经系统疾病会如何侵蚀我们的健康生活。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病患数据背后,对于完善公众卫生课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数据表明,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上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人员将所有病患按照年龄依次分成5岁以下的幼儿组、5~19岁的青少年组、20~59岁的成年组、60~79岁的老人组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组,分别计算每一组病患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毫无疑问,高龄老人组受疾病影响最大,其次是老人组、幼儿组、成年组,最后是青少年组。而在这五个独立的分组排名里面,中风横扫了三个组的第一,也就是说,无论你是20岁,还是80岁以上,中风都是“头号威胁”。

另一方面,糖尿病神经病变是1990~2021年间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增长速度最快的疾病(92%),第二、第三分别为新生儿败血症引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70%),和脑型疟疾(54%)。研究人员提醒,这项数据暗示某些部门或者机构并未采取有效和有力的措施,因为以上三种疾病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

对于中风来说,调整生活习惯、规避风险因素也能够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一份来自2021年《柳叶刀-神经病学》的研究报告提出,87%的中风负担(以DALYs计)可以通过减少19个风险因素来预防,高血压(55.5%)、高BMI(24.3%)、高空腹血糖(20.2%),室内空气污染(20.1%)和吸烟(17.6%)是其中最主要的五个风险因素。

该报告把19个风险因素一共分成五大类,具体包括有:

1.环境因素:PM2.5污染、固体燃料燃烧相关的室内空气污染、环境温度低、环境温度高、铅接触;2.饮食因素:高钠(吃得太咸)、红肉摄入量多、果蔬摄入量少、全谷物摄入量少(吃得太细)、饮酒;3.体育锻炼少;4.吸烟、吸二手烟;5.生理因素:高体质指数(BMI)、高空腹血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肾功能异常。

当然了,以上这些因素在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中也很常见,正因为如此,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将有助于我们减低患病风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