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福岛核泄漏事故“重灾区”居民首次被允许“返乡”……

2022-06-15 19:41:00 - 媒体滚动

11年后,福岛核泄漏事故“重灾区”居民首次被允许“返乡”……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11年后,当地正在逐步复苏。伴随着一个个路障拆除,福岛县葛尾村部分区域12日重新开放。这一刻标志着当地居民首次重返“重灾区”,重新开始生活。不过,尽管当地去污和基建工作已取得进展,但社区重建之路仍然漫长。由于担心残留污染等因素,愿意返乡的居民仍是少数。

重返“重灾区”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天上午8时,来自日本中央政府核应急指挥部门的一名官员在阴雨中宣布,葛尾村野行区部分区域重新开放。与此同时,曾被用来封锁该区道路的一扇大门打开,一辆警车和其他几辆汽车驶入。

10年前,这里曾在核事故发生后被列为核辐射水平最高的“返乡困难区域”。不过,重启时刻却没有吸引太多居民前来。当地政府说,在原30户人家共82人中,仅4户居民打算返乡。

69岁的半泽富二雄是其中之一。他在第一时间回来,因为“曾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感到舒适。”

不过,半泽富二雄并不打算回到家乡永久定居。“我一年中可能只会回来半年左右,”他说,此前撤离到城市后,生活很方便。

在高兴之余,半泽富二雄仍有不少顾虑,比如周围山体的核污染清除工作尚未完成,以及当地食品安全。他说,在核事故发生前,他很少在商店里买蔬菜,而是在地里种蔬菜,或与邻居分享收成。但现在,他仍对食用当地种植的蔬菜态度谨慎,“即使它们的安全性在测试中得到了证实。”

相比之下,当地村长筱木弘略显乐观。他表示,此次居民得以返乡是一个重要时刻。接下来,他的职责是努力将当地民众生活恢复到11年前的水平。为此,他计划推动当地支柱产业——农业发展。

此前不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相关内阁大臣3日举行会议,决定解除野行区部分区域的避难指令,该区域占地约0.95平方公里。岸田文雄表示,此举是“实现福岛正式重建再生的重要课题”。他还表示,双叶町和大熊町等地也将推进类似进程,进一步加速福岛重建。

据悉,目前在福岛县仍有7个地区、约33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列为“返乡困难区域”。

不确定的未来

时间回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酿成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

日本警察厅去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11”大地震共造成逾1.5万人遇难,超2500人失踪。此外还有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曾经繁华的社区变为禁区。

灾难发生后,日本政府着手救灾、重建及核事故处理工作。根据核辐射水平高低,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地区被划分为“返乡困难区域”、“居住限制区域”和“避难指示解除准备区域”。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包括连接仙台市和青森县的三陆沿岸公路开通,以及铁路方面的jr常磐线通车等。

随着相关工作推进,当地逐步复苏。在葛尾村除“返乡困难区域”外的另外两类区域,避难指令6年前已被部分解除。据称此后返乡居民不到三成,且大多为老年人。

多数居民不愿返乡的忧虑主要集中于去污和心理方面。

一方面,尽管当地环境部门已在灾后展开大规模去污工作,并在辐射量低于阈值之后才决定“解封”,但不少居民仍有疑虑。《朝日新闻》报道称,许多居民不愿回家,因为辐射数据仍比灾难发生前高出四到五倍。

关西学院大学202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也发现,65%的疏散人员不想再回到福岛,其中46%的人担心残留污染,45%的人已在其他地方定居。

尽管面临国内外质疑和批评,日本政府仍于去年4月决定,2023年起把核污染水经过滤和稀释后,通过海底管道排放至近海。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直至核电站报废完毕。包括福岛县在内,日本东北地区多个地方政府和民众深表担忧,认为核废水入海将伤害沿岸渔业,并对当地食品安全形象带来新的损害。

此外,《朝日新闻》近日报道称,有迹象表明,严重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结构可能过于脆弱,因而无法承受另一场大地震。

另一方面,对于阔别家乡已近10年的当地人来说,重建并非易事。

68岁的大泽善信(yoshinobuosawa)和他的妻子如今住在三春町的公房里,距离野行区大约30公里。他表示,不会回到老家,因为那里的房子三年前被拆除了,已经68岁的他也无力从头开始重新生活。他说:“灾难过后的11年是沉重的负担。”

日本《每日新闻》写道,许多居民不愿返乡,因为当地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地方治理机构正计划确保医疗保障和吸引商业设施。在此背景下,日本原子能灾害现场对策总部长、经济产业副大臣石井正弘直言,此次居民返乡“并非终点,而是起点”。

筱木弘也注意到挑战,并表示:“我们终于到达了重建的起跑线”。

今后,随着“解封”范围逐渐扩大,可能会有更多居民回到这里。不过,正如当地一名居民所说:“我们还在恢复之中”。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陆依斐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