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横琴前海探路制度型开放,广州南沙如何引领带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2022-06-15 20:46:00 - 市场资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广州报道  6月14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广州南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南沙定位为粤港澳合作发展三大重大平台之一。近年来,南沙通过不断深化与港澳及周边地区合作,持续加快实现与港澳合作的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科技人才“智联通”、产业协同“链联通”和交往交融“心联通”。

未来,南沙将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南沙方案》提出,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受访专家看来,南沙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可成为大湾区要素转化枢纽节点以及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未来,南沙将加强与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战略互动,强化与周边地区协同联动,最终引领示范大湾区融合发展。

联动横琴前海探路制度型开放

去年9月,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先后获得了“顶层设计方案”。如今,广州南沙也迎来了重磅“大礼包”,并迎来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大重点任务。

《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的GDP为2131.61亿元,同比增长9.6%,位列广州市第二。

为何要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福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主要通过港澳来面向世界开放,合作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前海重点在于与香港进行现代服务业的合作,横琴重点是支持澳门发展四类产业,并作为澳门产业、生活的可拓展空间。南沙是面向世界的开放平台,其重点在与如何做好高水平开放的文章,特别是在规则衔接、制度对接方面,培育形成一个代表中国最高开放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王福强说。

王福强认为,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制度型开放的阶段。南沙在对标先进规则方面可主动积极学习引鉴相关规则,为国家在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合作等相关领域的开放进行压力测试。

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部分领域的研究、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如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相关行业标准成为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未来,南沙如何与横琴前海战略联动,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发展?广州市南沙区此前明确提出,与横琴、前海在改革创新上互学互鉴,率先复制应用试点经验。

例如,深化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合作、企业对接联动,携手提升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共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粤港澳协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云从科技自2015年落地南沙以来发展迅速,不仅研发了100余项自主可控的全链AI技术,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发布全球首个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不久前成功登陆科创板。

“云从科技总部所在的南沙区,发布了全国支持力度最大的独角兽‘黄金牧场’九条,正在成为活力迸发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云从科技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杨桦表示,将依托南沙持续加大在穗投资,在南沙打造人机协同产业总部,建设AI产业聚集高地,并带动AI产业规模聚集。

实际上,云从科技只是南沙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当前,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南沙区不仅集聚700多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等“独角兽”企业。

《南沙方案》提出,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智能制造产业、数字产业、科技兴海产业,并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专业化机器人创新中心、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

“南沙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孵化了不少独角兽和上市公司。港澳的科研专利成果可以在南沙进行孵化落地、成立公司并推向市场。”中国城市研究专家、智谷趋势首席研究员黄汉城表示,相比横琴、前海,803平方公里的南沙土地储备更多,发展腹地更广阔。

王福强表示,现代的科技创新必须要注重开放创新,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而港澳具有国际通道,有国际级的创新资源,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其广州校区计划在今年9月开学,在学科设置上考虑了国家社会需要与大湾区的发展趋势,比如微电子、高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均紧跟大湾区发展需求。《南沙方案》也提出,加强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香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通过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广州南沙区已经成功孵化出了不少科技创新企业。“粤港澳三地在人才、资金以及实验器材、生物样本等流动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来打破障碍,而这些可以在南沙进行先期探索。”黄汉城说。

营造趋同港澳的发展环境

为了吸引港澳居民来内地就业创业,南沙不断优化环境。王福强认为,大湾区可以借南沙的税收优惠政策快速集聚创新资源,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高地。《南沙方案》提出,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

实际上,随着交通的完善和提速,越来越多的港澳人才已经汇聚南沙。当前,深茂铁路深江段先行工程已开工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正开展方案研究及立项准备工作,南中高速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底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车,狮子洋通道正开展项目立项和勘察设计工作,将增添南沙通往珠江东西两岸地区的快速通道,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速构建。

未来,南沙将在“硬联通”上进一步创造便利。

《南沙方案》提出,加强与港澳的交通衔接,加快建立南沙枢纽与香港的直接交通联系,进一步优化南沙客运港航班和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等经停班次,推进实现“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

在“软联通”方面,南沙此前创设了新型合作机制,成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并积极推动规则衔接在各领域试点,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例如,南沙区推进13个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率先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并在全国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粤港澳团体标准服务模式,率先探索建设国际数据自贸港,国际数据传输枢纽节点交付等等。

王福强认为,港澳有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规则、国际认同的制度环境。南沙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将有助于内地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实现从区域共同体到经济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的梯次转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