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意味着什么?

2024-06-15 15:06:28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

经过考古工作者历时一年多、前后三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目前已探明了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获取了沉船所在海域海底的地形地貌特征,初步掌握了沉船遗址部分区域和重要位置的地层堆积和埋藏情况,基本明确了沉船时代和保存现状,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制订和总结了多项深海考古调查的技术规范、策略要求和工作流程。

文化中国行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意味着什么?

我国深海考古开启新篇章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3年5月20日,湛蓝的南海海面翻涌起雪白的浪花,当红白相间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露出水面的一刻,守候在母船上的人们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的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由此,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国深海考古开启新篇章。

此前的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一年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

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所处水深约1438米,沉船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陶器、瓷器、铁器等船载物品,长约37米、宽约11米,可见10个分舱,堆积高达3米,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珐华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套)。沉船年代大致为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船货以景德镇窑瓷器为主,推测是从福建或广东出发,前往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的民间商船。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所处水深约1527米,主要发现大量排列整齐、码放有序的原木堆积,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目前已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遗物38件,沉船年代大致为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推测是从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运载乌木等货物返航中国的民间商船。

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这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关于航路航线,有专家推测一号沉船的始发港可能为福建或广东,经华南沿海沿岸航行后,从海南岛东部穿南海西北陆坡海域,沿越南中南部抵达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转地点。二号沉船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转地点装载原木后经越南中南部,穿过南海西北陆坡海域,经海南岛东部,抵达中国港口。

宋建忠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则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木材,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有助于深入探索和充分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至迟到秦汉,已经形成一条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南亚的海上通道,唐宋时可以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两千多年来,除海禁时期,南海商船往来频繁,惊涛骇浪中,大量船只葬身海底。因此,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突破性贡献。

技术的进步,让科幻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深海勇士”号,中国的深海考古还只是梦想。

“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别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基于前期相关海底探测结果,在2022年10月23日第500潜次发现的。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是我国考古工作者第一次近身探秘深海古船。他们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对于具有高技术门槛的深海考古,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深海考古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据记者了解,本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如长基线定位系统提高了定位导航和位置标注的精度;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完成了沉船遗址分布区域的全景摄影拼接和三维激光扫描;使用潜水器柔性机械手提取文物,采集了大量海底沉积物、底层海水、海洋生物等样品;尤其是采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潜水器结合作业的形式,为我国深海考古调查探索一套路径和模式。可以说,中国深海科技的进步,才让我们终有机会掀开千米深蓝之下古代沉船的神秘面纱。

“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记者:王慧峰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