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忠:本土创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会是未来引领区建设的“底层资本”

2022-07-15 17:21:00 - 媒体滚动

王德忠:本土创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会是未来引领区建设的“底层资本”

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颁布一周年座谈会在浦东新区办公中心举行。会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与会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他就引领区一年来的建设情况评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上观记者:我们评价一个政策的效能往往会构建一个相应的指标体系。针对当前引领区的建设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怎样一套指标体系去观照它?

王德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引领区的战略定位: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该战略定位具体为五个方面,即“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落实得怎么样、效果如何、推进评价,“五大战略定位”是具体而明晰的评估维度和评价标准,并反映出浦东在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全国引领和世界意义。

围绕五大战略定位,目前我们正研究形成一套引领区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改革开放、资源配置、自主创新、需求引领和城市治理五个方面,其中包括外资企业数量增长、金融市场交易量额、研发投入占比等硬指标,也包括体现软实力的制度建设、市场准入承诺等指标。但考虑到引领区建设刚一周年,指标数据需要一定的延续性和可比性,目前暂不将指标框架具体数量化,拟在后续年度测算具体的量化指标。现阶段对一周年的评价,围绕五大具体战略定位,点面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特别是把创新突破和重点案例配合起来进行评价。

上观记者:引领区在深化系统集成性改革方面表现如何?这一年间形成了怎样的机制和制度安排,还有哪些方面不足?

王德忠:引领区在深化系统集成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克服了改革攻坚中的瓶颈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系统集成性改革中凸显央地紧密结合、条块统筹协作、政企良性互动的鲜明特色,强化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齐心协力推进实施的主体责任;二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做到“立”与“破”相结合,严格遵循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从机制和制度安排来看,在统筹协作方面,一年来,浦东围绕“办成一件事”,推进跨部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一业一证”改革全面推进,颁发首批“升级版”行业综合许可证,建立行业综合许可证统一有效期制度,已发放2500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首批31个试点行业全部落地;率先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首批面向便利店、超市、饭店、咖啡馆、电影院(不含外资)、书店(零售)等10个高频行业开放,实现“证照衔接”,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这些改革探索为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先行探索的浦东经验。在改革依法有据方面,用足用好中央赋予引领区的立法权限,《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若干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等9部浦东新区法规和《浦东新区促进商事调解若干规定》等3部管理措施陆续出台。

从改革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来说,更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的良好协作与配合,还需要更多改革时间。引领区有必要出台更多有利于改革的法规,改革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听取更多市场主体意见。

上观记者:这一年来国际形势风云诡谲,“脱钩”声音四起。这种情况下,引领区如何坚持对外开放?如何在开放过程中,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王德忠: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政治与地缘格局深度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全球化正处于变动中的回落期,“脱钩”乃至“两个平行市场”的逆全球化声音和力量不断强化。浦东引领区建设仍处于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年来,引领区在全域打造各具特色的制度型开放试点,在投资、贸易、人才等领域率先形成较为成熟、基本定型、实践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功能提升上,打造大平台、构建大通道、当好大跳板,形成更加成熟的金融体系、更具影响力的全球性总部平台。一年来,引领区持续强化金融市场国际结算和定价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首个以人民币计价并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的原油期权挂牌上市,上海保险交易所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试点启动等,都是这方面典型的案例。

引领区更高质量的开放,需要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开放过程中应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集聚一批世界级的国内外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要在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建设一批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

上观记者:如何评价多部“浦东法规”的相继出台?它们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实际效能?面向未来,浦东如何继续用好中央赋予的“立法权”?

王德忠:多部“浦东法规”相继出台是引领区一周年改革的亮点。在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基本理念基础上,引领区积极填补各类“立法真空”,为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以及探索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提供法治保障。真正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用法律制度促进改革,保障改革顺利有效推进。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展业务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成本,并能够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更好发展。此外,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为化解市场纠纷,提供市场便利,提供更快速、更高质的市场供给提供了法律保证,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未来,浦东应继续利用好中央赋予的“立法权”,一方面对接国际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兼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际成熟先进规制两个方面;另一方面,要不断破解市场运转过程中痛点和堵点,在建设更好的营商环境上,不断推出有利于市场主体合法有序运行的制度安排。

上观记者:引领区近一年来围绕科创功能建设的行动实现了怎样的效果?面向未来还有哪些短板需要不断补齐?

王德忠:引领区一年来聚焦增强持久动能,深入开展策源性创新。在基础科学、基础研究、基础产业方面着重发力,抓住“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在创新策源基础层面,走出了非常基础而扎实的一步。此外,在构建更良好的创新生态链条方面成效显著,跨境研发便利化、全产业链报税制度创新、涉外的知识产权调解与仲裁等都走出去了实质性一步。

面向未来,引领区重点要在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和本土创新引领企业两大方面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最根本的还在于创新人才的集聚,引领区要加快建成为全球高端人才集聚的高地,为高端人才流动创造更为便利的优越环境,并能够形成人才得以安心、静心、定心的强大吸引力。本土创新引领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是未来引领区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核心区的底层资本,能够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环境中消减外部影响,在稳定有利的形势下实现创新突破和经济持续发展。 

栏目主编:徐敏

本文作者:杜晨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