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2023-07-15 21:22:01 - 南京发布

转自:南京发布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百猫坊、焚衣街……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许多满刻历史遗痕的老地名

随着光阴的流逝

不少老地名还流传下来

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

快来看看这些故事你都听过吗?

百猫坊

百猫坊又名石猫坊

位于彩霞街南端西侧

以坊名巷

在明初是水师名将俞通海

府第前一座石牌坊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据《南京明清建筑》描述,此坊高3.6米,宽10米,“百只石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横额处的石猫更是神态各异,玲珑可爱。”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南京民间普遍有个传说:俞通海、俞通渊兄弟二人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水师将领。俞通海在秦淮河边盖了一座府第。有人在朱元璋面前挑拨说,俞通海这条“鱼”有谋反之意,他想借秦淮河入海成龙,妄想夺取大明江山,朱元璋一听就信,但觉得单凭这一条尚不能公开地处死他们,于是想了一个主意:在俞通海府宅前立了一座刻有一百个猫头的石牌坊,以“猫”要吃“鱼”之意,以镇俞通海之“谶”。

其实史料记载,俞通海早在朱元璋称帝前即战死在苏州。而其弟俞通渊于洪武三年(1370)已解职准备回安徽老家时病殁。故朱元璋迫害俞氏兄弟的传闻实不可信。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焚衣街

昔时

南京城南中华路南段

曾有“焚衣街”

要问此街名的由来

得从南朝齐的昏君萧宝卷说起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萧宝卷是南齐明帝萧鸾长子,明帝病殁后即位,史称东昏侯。萧宝卷当了皇帝后,只知恣意玩乐,无心过问朝政。他特好打扮,一天换一次“奇装异服”。正当他沉浸于酒绿灯红、醉生梦死之际,镇守襄阳的雍州刺史萧衍(后为梁武帝)领兵攻破建康(南京),萧宝卷被杀。萧衍宣布了萧宝卷的种种罪状后,在此地焚烧了萧宝卷遗下的奢靡衣服62件。后人则称此地为焚衣街。

正学路

正学路原位于中华门外

东起晨光机械厂,西至雨花路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明初大臣、建文帝老师方孝孺府第建于此。方别号正学,故路名以人名称之方正学路。1935年改称正学路。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朱元璋临终前,曾托孤方孝孺,让其辅佐其孙朱允炆(建文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南下,最终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由于方孝孺以才显世,名高天下,朱棣想借他的声名以笼络民心,遂命方起草即位诏书。谁知方孝孺誓死不从。朱棣将方孝孺施以酷刑,并诛灭10族。直到明万历年间,神宗下诏为方孝孺平反。后人为纪念他,将其生前居住过的街道命名为方正学路。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小营路

小营路位于珠江路东段北侧

南起珠江路

北至北京东路

路名源自“小营”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钟南淮北区域志》载:“小教场,俗呼小营,古乐游苑也。”

金陵文脉 | 百猫坊、焚衣街……神奇地名在哪里?

远在东晋时,现今珠江路东段一带至小九华山(覆舟山)处为药草园,种植的均是皇家御用药材。南朝刘宋初,宋武帝刘裕曾在此筑垒称“药园垒”,作为军事防御要地,后改建成北苑,未几改名乐游苑,成为皇家园林,也是帝王们在此从事政务和观看演武的地方。到了明代时,这里即辟为军事教练场,曾名小教场。至清代时,这里列为练兵的重要场所。

1997年,小营路并入了龙蟠中路。

韩家巷

韩家巷位于

长江路与珠江路之间的中山路东侧

东起廊后街,西至中山路

与明朝开国功臣韩成有关

朱元璋称帝前最大的劲敌是陈友谅。有一次,双方在鄱阳湖遭遇,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被陈军团团包围,形势十分危急。此时,面貌酷似朱元璋的部将韩成挺身而出,“我愿代主公去死,请快脱衣帽与我相换!”只见“朱元璋”挺立船头,对围攻的陈军指挥官陈英杰高叫“陈将军,你若能放了我的部下,我现在就投水自尽。”陈英杰以为真是朱元璋,答应了。韩成跃身下湖,不见踪影,朱元璋则乘机混在士兵中逃出重围。

骂驾桥

骂驾桥

位于长江路西段

也是与明朝开国功臣韩成有关

朱元璋称帝后,竟忘了韩成,而韩母丧子后无依无靠,形同乞讨。一次朱元璋驾车经过长江路西头的一座桥时,被韩母知道了,她就在桥上拦住了朱元璋,痛骂他忘恩负义。朱元璋深感惭愧,则追封韩成为高阳侯。又在后人称之为韩家巷处盖了一座侯府,为韩母供养送终。

白鹭洲公园南侧

还有一条名为骂驾桥的街巷

东起白鹭新村,西至莲子营

《明代南京城图》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

均谓马家桥

民间相传,朱元璋在挖三山之土填前湖时,唯恐不满。有人说,务必找到好的兆头,才能填满。故派人到处寻访。一次派的人遇上一个人,便问:“你觉得此湖能填满吗?”此人答:“填的满。”再问他的姓名,他就叫“田德颟”。派出的人认为已经找到了“吉兆”,就把这人活埋在了湖中,以应吉兆。田德颟的家就住在此桥一带,他的母亲因丧子之痛,冒死在这桥上大骂皇帝,故后人称桥为骂驾桥。桥边的巷子也称此名。

你还知道哪些

藏在老地名中的南京民间故事呢?

一起韶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