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县 巧用“加法” 建强农技人才队伍

2024-07-15 06:26:18 - 媒体滚动

转自:黑龙江日报

友谊县 巧用“加法” 建强农技人才队伍

金黄的油菜花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友谊县 巧用“加法” 建强农技人才队伍

省农技专家讲授田间实践课。

友谊县 巧用“加法” 建强农技人才队伍

□文/王博本报记者潘宏宇摄/徐红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技人才是新时期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三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友谊县高度重视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和管理质量,大力实施“田园精英”培训计划,做好课程优化、模式创新、督学增效“三道加法题”,高质量推进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优化做加法让培训更有精准度

“蔬菜的种植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同时注重病虫害的防治,才能种出产量高、品相好的蔬菜,卖出好价格。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纳米节水渗灌技术……”在友谊县农业嘉年华园区,省农业技术专家采取田间实践的方式,面对面倾心施教,手把手传递技术,让参训人员一看就会。

友谊县聚焦提升农业专业技术能力,邀请农业专家、资深教师、客座教授组成讲师团,开展农作物密植栽培技术、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方面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占比70%以上,有效填补技术盲区。用好本土培训资源,把友谊粮食博物馆、友谊现代农业嘉年华科技示范基地、友谊农场科创中心纳入研学路线,通过“讲历史、讲经验、讲技术”三讲教学模式,帮助学员全面了解现代化农业发展历程、农作物种植经验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增强实践体验,推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精心设置《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等理论课程,增强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模式创新做加法让培训更有吸引力

“所有数据全部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满满的科技感!”

在友谊农业科创中心,学员们正在观看数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大家看到了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魅力,深刻感受到了农业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重要性,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丰富了感性认识。

友谊县聚焦单位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开展训前摸底测试,掌握学员短板弱项,建立规划培训清单,力求精准施教。针对年轻干部思想活跃、领悟力强等特点,采取“启发+调研+竞赛”教育模式,全体学员每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结构化研讨催化师引导学员突破思维定势,聚焦问题提思路、找对策,确定小组调研课题,以竞赛答辩的方式检验调研成果,激发参训学员学习主动性。加大体验式教学比重,设置实战演练、情景模拟环节,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产品营销等题目,学员小组现场抽题,根据题目要求,将所学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展现出来,化“纸上谈兵”为“实战实操”,有效点燃学员激情。开展访谈教学,邀请有多年从业经历的农业科技领域专家作为访谈对象,通过问答式教学,为学员答疑解惑、拓宽思路。开设“学员论坛”,组织学员主动参与、深度融入,围绕选定课题开展研讨交流、互学互鉴,在思想碰撞中晾晒自己的金点子,通过实践分享、典型案例剖析,“思想兴奋点”持续激发,全面提升培训质效。

督学增效做加法让培训更有收获感

“我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通过县里为我们组织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培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在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以后的工作,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农业服务。”参加培训的友谊镇学员宋凯说,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有效地查漏补缺,不断更新知识库。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农技推广任重道远,更新知识是必行之事。

友谊县聚焦强化训前教育,制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方案》,印制《学员手册》,签订学员承诺践诺书,通过开班动员“第一课”,强调学员管理规定、参训纪律要求,严明学风、严肃纪律。抓好训中督学。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评估督学小组,全程跟班管理,结合学员所在单位实际需要,综合评价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现实表现,撰写评价意见,评价结果装入农业技术人才成长档案。目前,建立人才成长档案77本,按计划已完成轮训2期共52人。做实训后跟踪。结业前,每名参训学员提交为期6个月的岗位实践计划,由评估督学小组审核后装入学员档案,按月跟踪问效,实践结束后至少形成1个成果转化案例,目前已收集实践月报154份,8项实践成果被纳入《友谊县“农业嘉年华”科技示范基地创建方案》,共有17名优秀毕业学员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纳入县委年轻干部储备库,整体形成了由“定向训”到“实践练”再到“合理用”的专业人才全流程培养选拔体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