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传承本质是“时间的朋友”

2024-07-15 15:04:48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聂俊峰,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财富传承本质是“时间的朋友”

以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计算,今年是中国银行业人民币理财产品面世20周年。22年前我还不到22岁,当时在中国银行总行将中银香港的中银理财服务品牌引入中国内地。时光飞逝,2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审视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生态,我想从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格局、财富管理服务机构进化净化、财富传承的托付疑虑三个角度抛砖引玉提出三点思考:

第一,家庭财富配置与居民理财产品格局正在经历“有大破未大立”颠覆性的变化。

一方面是家庭财富的主要载体——房产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比重见顶回落,依靠房产投资的路径依赖被打破。自然界鲸鱼死亡被称为“鲸落”:一鲸死而万物生。但是中国人对于“买房”的态度不止影响了房产投资的退潮“鲸落”,从银行理财、信托到P2P、金交所定融等等大量的金融资管产品本息兑付或者净值起伏均系于房地产市场及其密切关联的地方政府财务状况。我们也看到了今年5月17日楼市刺激新政后网络上许多年轻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淡定甚至决绝态度“它涨任它涨,我偏不上当;它横任它横,再见丈母娘”——离开了房贷,大家都活明白了。这种心态固然反映了房地产带动的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但是经济下行周期的集体感受叠加“卷、躺、润”等情绪抒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带来了流毒广泛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陷阱,其代表作就是移花接木、假借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之口包装成自媒体流行名言的“历史的垃圾时间”——米塞斯讲过“如果在撒哈拉沙漠实行计划经济那么沙子都会短缺”,但从未讲过“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词。

财富与幸福固然无法脱离时代的周期和趋势,但财富与成功从来不会坐等时代。无论是历史的“黄金时代”还是历史的“垃圾时间”,无数个体的奋斗甚至是精卫填海式的孤勇者才是创造历史、同行时代甚至引领时代的正确姿势。在房地产之外,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当前的突出矛盾是“打破刚兑”群体性阵痛伴生资产配置保守化。在经历了2018年资管新规和2020年以来资本市场的长周期熊市,财富管理客户一方面面临固定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的确定性消逝,另一方面转向资本市场的产品配置遭遇了净值大幅度回撤浮亏,整个居民和社会的金融理财行为更趋保守。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和具有确定性收益率的保险成为人们青睐的理财选择。老龄化时代中国式财富管理客群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三大特征:一是市场氛围和客户信心背后出现理财恐慌与传承焦虑并存的现象。二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同时伴生了资产配置的保守化,三是财富管理客户群体仍不适应没有确定性收益率的产品环境,家庭资产配置普遍缺乏长期主义。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引导大众理财、高净值人群面对财富管理的必修课去构建一个逻辑科学、愿景可期、长期主义的财富管理产品配置生态?当下恐怕是一个人人都害怕抱残守缺吃老本,但多数人的财富只会因循守旧心的历史关口。

第二,国内财富管理金融机构内卷于外部激烈竞争和内部考核KPI却迷失了财富管理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

从最早介入财富管理市场的银行理财和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再到后来的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条线、信托公司财富部门、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及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行业普遍的感受是市场已经在产品、价格、科技和人情“内卷”中成为一片红海。财富管理行业成为红海而不是普遍预期的蓝海市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财富管理相关金融机构的KPI立场;二是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气场。

今年以来网上舆论对于金融业和金融从业者的批评、指责甚至污名化之声愈演愈烈。当然我坚持认为金融工作者要挺起腰板、自信自豪地为自己所从事的知识、资金、技术“三高”职业恪守信义义务、享受职业荣誉。但从近年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出现的产品爆雷、净值亏损、误导销售、权益纠纷等现象来看,所有理财“事故”都是基于机构考核立场而带来的信任关系损伤,很多机构的KPI指标非但没有以客户为中心,反而把立场放置到客户利益的对立面。财富管理供给侧没有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缺乏长期主义的人才配置。

体制内持牌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专业人员始终面临专业深耕与行政晋升的“囚徒困境”——大型金融机构从体制上也难以做到长期稳定服务某个人或家族。体制外的财富管理从业圈子则是鱼龙混杂、江湖风波恶,概括来看就是职业标准和诚信体系缺失。也正因为如此,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和家族办公室行业一度充斥着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肆意妄为的资金腾挪、徒有其表的包装作秀。我举我所在行业的例子为证:我听到有人说“中国的家族办公室比中国的家族都多”。然后鱼龙混杂、小散弱的行业却充斥着忽悠包装的假大空。阿Q精神之下,掺水最多的地方居然是自己的履历。但凡是稍有金融常识者都应该清楚中国商业银行的等级体制。

但是在对人才要求最高的家族办公室行业现在还可以看到年龄一大把、大话牛皮依旧飘的:把自己在某股份制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门当个部门总助或副总最后公然说成“负责人”、“主导”、“创始人”甚至“分管全行私人银行业务”的。货真价实才会诚不欺人。一个人连自己的简历履历都不能诚实面对,你还能指望他“不欺客”?所以我多次建议企业家朋友以曾国藩“观人四法”去判断家族办公室: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家族办公室行业是一个相对浮躁的行业,骗与吹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新兴行业常态。新骗局与老套路年年涌现,自我吹嘘“行业领军者”、崇洋媚外于香港、新加坡及欧洲已经“过气”的纸媒“买洋奖”也成为一些国内财富管理机构和海外媒体“欧洲自然科学院”、“克莱登大学”一般的生存法则。

第三,财富传承服务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围绕着客户的人、家、企、社4维需求管理好家、业、人、财的4象限传承是财富管理行业的时代使命。在大众理财层面,我们这些客户的首要特征都是“有钱有后”——第一个钱是金钱的钱,第二个后是后代的后。但是站在今天的历史节点上,他们确实也在瞻前顾后,因为他们在纷繁的变化和选择中不得不“思钱想后”。在企业家家族层面,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除了硬核科技的颠覆式创新,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家精神和管理智慧的弘扬。

目前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正面临50后、60后向80、90后传承的历史与时代课题。社会公众需要理性看待企业家精神在全要素生产率创造与提升过程当中的历史贡献。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本身就包含着企业公司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蕴含着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格局。当下变局的年代,中国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尤其需要与危机共存、与时代共演、与家国同构,在敬畏之心的驱动下认知并把握国家的方向感、企业的使命感、家族的责任感。财富管理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也是每个人生命中的最后一份工作。

财富管理的生命周期不允许出现“历史的垃圾时间”;财富传承本质也是“时间的朋友”,更需要理性长期主义精神。纵览欧美百年家族背后的家族办公室,成立之初的主要职责是家族基金会(信托)架构的搭建。从“镀金时代”到“黄金时代”(1910-1950)历经两代人完成财富传承架构搭建后,家族办公室的核心角色都是家族的“首席投资官”——让传承的财富不断增值,依靠财富的增值助力家族开枝散叶,善尽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我们这些家族办公室行业从业者需要重新领悟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四千精神”,专注资产配置、专业财富管理、引领财富向善、陪伴美好传承。

本文选自由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聂俊峰在“第三届国际信托法前沿研讨会”上主持圆桌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的内容,该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法学院、中国外贸信托主办,京华世家协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