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2024-07-15 16:30:57 - 上观新闻

从年初的热播剧《繁花》让昔日平静的上海黄河路成为CityWalk的网红打卡点,到近期一部《我的阿勒泰》让新疆的旅游旺季提前开启……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成为一座座城市文旅的新名片,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而赴一座城”。暑期来临,影视剧取景地打卡游成为旅游“黑马”,“影视+旅游”将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位于浙江湖州长兴县煤山镇的老火车站,曾是电影《长津湖》的取景地之一。当时随着影片热映,这个充满历史印记的车站成为吸引游客和影迷前来游玩拍照的网红打卡地。虽然电影的场景布置早已拆除,但游客漆仲萍仍能凭借观影印象,在这条后续打造的工业文化风情街上找到当年拍摄的“痕迹”。

漆仲萍说:“绿皮火车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感受过,就想过来看一下。很好看,到时候可以推荐朋友过来玩。”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作为电视剧《井冈山儿女》主要取景地之一的江西吉安吉水县燕坊古村,曾一度带热了“红色游”。如今流量慢慢消散,却迎来了一群年轻人在这里打造短视频拍摄基地,开发“后影视作品”。在当地文旅部门的合作邀请下,短视频爱好者邱苏兰从今年起一直在景区内拍摄,推出了很多红色、古色、绿色文旅短视频,让景区流量不减反增。

邱苏兰说:“本身这个村子就是4A级景区,景区空间、设施、服务都比较完善,拍摄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出片。”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虽然距离《人世间》首播已经过去两年多,但这部在吉林取景拍摄的电视剧,依旧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吉春”这座城市也进入了全国观众的心中。《人世间》里,周秉昆家的改善房,就坐落在前身为长春市第一净水厂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讲解员宁昕雨表示,《人世间》热播后,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工业遗产的独特韵味。

宁昕雨表示:“园区内部还有‘吉膳堂’食堂,现在是员工食堂,饭店内部照着‘吉膳堂饭庄’场景一比一的比例还原。我们想在饭店的基础上,卖一些《人世间》的同款菜。《人世间》电视剧和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也是做到了互相‘升级’,利用园区原有的影响力,加上电视剧影响力的加持,再依靠园区净水厂的厂房、设备等城市名片,使《人世间》里的场景越来越好。”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两个月前,电视剧《星星的故乡》热播,讲述了贺兰山下两代中国葡萄酒人创业创新、改变家乡面貌、共赴幸福生活的感人故事。电视剧在宁夏多家酒庄取景拍摄,其中一家酒庄的旅游接待部经理马英男介绍,电视剧开播时,酒庄和当地宣传部门相配合,在各重要取景地设置了打卡点位,并将剧中情节融入日常接待讲解中。

马英男表示:“之前宁夏也有很多其他电视剧和综艺的取景地,在热播之后都会带来一定的热度和流量,所以我们当初知道这部剧要开播的时候,也想到了这方面,还是有准备的。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或热门综艺会选择来到宁夏,现在又多了葡萄酒这个主题,对于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近年来,国内影视产业繁荣发展,影视剧对拍摄地文旅效应的带动也日趋明显。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和消费市场,甚至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不过,随着热播影视剧更新迭代加快,如何逃过取景地“只火一阵”的窘境?柏文喜认为,文化特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才能让影视剧带来的“流量”长久地持续下去。

柏文喜说:“影视剧拍摄地往往会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剧中的场景。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旅游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避免内容单一和不可持续。深度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与影视剧相关的深度旅游项目,比如文化节、主题展览等。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与其他产品诸如教育、艺术等进行跨界合作,以拓宽旅游市场。”

影视剧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场景设置,让观众对拍摄地和剧中产品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激发观众实地体验和消费的欲望。而有了影视剧的引流,拍摄取景地的硬件能力能否承接相应的流量?能否借助这一机会完成一次城市空间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这些都是地方政府、文旅企业运营管理者需要长远思考的问题。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2023年的开年大剧《狂飙》带火了猪脚面、肠粉、粥底火锅等广东美食,也让剧中取景点之一的广东江门火“出圈”。实际上,江门的“代表作”不只有《狂飙》,仅在开平赤坎古镇,就曾有《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经典影视作品诞生。赤坎华侨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负责人徐飞表示,这些优秀的影视剧IP已经演化为一些景区的场景,在和游客互动的过程中长久保留下来。

徐飞表示:“要把这些拍过的场景和热度延续下来,就要跟我们的建筑、街区结合。比如,前段时间完成了一个夜游产品,汇聚了当地的一些非遗活动内容,比如,醒狮、舞龙、花灯技艺等,特别受游客欢迎。综艺和影视剧只是在前期带来线上和观众的互动和感官,我们就将其变成线下的产品和内容,让其延续。”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这里的房屋,以上世纪二十年代建设的骑楼和八九十年代建设的钢筋混凝土住宅为主,其中,骑楼因建设年代久远,出现自然灭失、屋顶坍塌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具备居住条件。同时,当地居民也曾长期面临居住配套设施老旧以及经济发展受限的问题。赤坎古镇在借助影视剧IP开发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原住民的诉求,实现了共建共享。

徐飞说:“老村落的更新,其实和城市更新是一个概念,把综艺和影视剧的余热跟真正生活在这边的居民、村民进行一些结合。比如在《让子弹飞》这个打卡地之外,会在周边和游客做一些互动,通过互动式的对话和表演,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电影《酱园弄》选址在上海乍浦路北海宁路的路口,不久前,取景地开始陆续拆除。先前面对“酱园”黑字白墙拍照打卡的本地居民和游客已经慢慢退潮,而“酱园弄”及对面的胜利电影院,未来将以乍浦路影视基地为新面貌重现在大众视野中。胜利电影院主理人沈斌表示,在虹口区的支持下,这里将更新为商业、文旅和影视并重,呈现出传统上海街区形态的“活的影视基地”。

沈斌介绍:“我们把项目、资源整合起来,跟虹口区文旅产业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创新。乍浦路这条街有百年的历史文化,每栋建筑都有故事、有生命力。现在城市更新,很多老百姓已经搬走了,这些房子怎么再‘活’起来?通过电影IP的传播效应、经济效应,把这个地方盘活。所以我们引进了一些接地气的业态,比如小吃、古董家具、旗袍、中式茶楼等,让这个地方有烟火气。实际上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作为影视基地的硬件配套,我们现在把其变成一个场景了,在没有电影拍摄的时候可以运营,有电影拍摄的时候,又摇身一变,成为影视基地。”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电影所营造出的光影梦幻,让城市更新有了新的途径。这也意味着,电影里的“酱园弄”不在了,但新“酱园弄”的文旅效益会更持久。

沈斌说:“现在引进的这些业态,实际上从装修起,就已经开始往电影的场景靠拢了,风格具有年代化,里面的设定也有电影元素。比如,这里有一家民国照相馆,照相馆里面所有的家具、装修等,进去的感觉就是一个电影场景,这样既符合电影拍摄场景的需求,又让企业有电影文化的元素吸引更多客户打卡、用餐等。”

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对此分析,影视剧之所以能够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首先源于其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集中展示城市风貌的载体;其次,影视剧把人物、故事与场景有机结合,将观众的情感代入城市生活,观众能更直观、更深层地感受一座城市的变革。汤蕴懿表示,将影视剧中人物和城市发展的故事与现实中的城市品格联系在一起,并呈现给市民和游客良好的线下体验,或许能更好实现影视和文旅的“双向奔赴”。

汤蕴懿表示:“文旅本身既是产业,同时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影视实现一些城市更新,不论是在地居民还是来体验的游客,都能更好地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好,也使大家对影视剧有认同和回应。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就像循环经济一样,是形成闭环的、不断升级和不断反哺的过程。从影视到在地文旅,到城市更新,最后再到影视当中,形成了完整产业链,需求和供给不断匹配、不断平衡,又实现了不断升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