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涂鸦之作能登大雅之堂?这场个展告诉你答案

2022-08-15 20:47: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手机app涂鸦之作能登大雅之堂?这场个展告诉你答案

7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创作,艺术家刘毅和“手机绘画”结下不解之缘。从2015年开始,刘毅的手机上已经陆续存了超过4000幅的图像。这些图像都是刘毅通过手机上的绘画app软件创作的数字画。

如今,它们中的数十幅作品,从方寸间的手机屏幕里“走”出来,并被放大上百倍,在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展出。

手机绘画坚持7年,首先治愈自己

手机app涂鸦之作能登大雅之堂?这场个展告诉你答案

刘毅在介绍他的创作灵感。

这是刘毅个人的首场美术馆个展。展览的名字叫“刘毅:从外面,走到里面,又看向外面”。刘毅解释:“绘画,不仅是视觉空间的物理转换,也是心理空间的转化,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大的天地。”

作为艺术专业的老师,日常创作中,刘毅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创作来探索身体与空间、精神与物质、个体与公众、文化的在地性与抽离感等议题。同时他对数字媒介、物性材料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叙事关系产生兴趣,涌现了大量以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场为语境的平面或空间艺术作品。这其中,“手机绘画”是他已经坚持了7年的创作样式。

“2015年4月14日,我用手机上的一个软件画了一张海报,内容是给学生的一个课题。然后,发在朋友圈,大家都点赞。”刘毅回忆自己第一张手机绘画作品。此后,他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一张新作品展示出来。“我每天都会跟手机独处一段时间,创作画画,这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手机绘画的作品灵感都取自刘毅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事件、感受和思考,有的是现场写生,也有事后的回忆,再或者是在脑海中“无中生有”构造出的画面。他喜欢选用那些高饱和度的颜色,如桃红色的路面、灰绿的墙、蓝色的人行道,荧光绿t恤的孩子……这些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明媚的感觉。不少观众用治愈系风格来形容刘毅的作品。有着先天腿疾的刘毅说:“通过绘画,我首先治愈了自己,先让自己开心起来,才能感染别人。”

看似孩童般的信手涂鸦,透露出成年个体的生命体验

手机app涂鸦之作能登大雅之堂?这场个展告诉你答案

一部手机、一款app,于某日一次不经意的尝试,却就此开启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新系列。一幅幅诞生于方寸触屏之上的小小画作,先是经年累月,汇集成数量可观的“个人图库”,再经由刘毅的好奇心与巧思,衍生出新的表现形态。

说起手机绘画与传统绘画的不同,刘毅说:“依然是以手(指)直接控制并通过在平面(触摸屏)上的移动来完成创作的,绘画的劳作实质并没有改变。”

刘毅的手机绘画作品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气息,尤其是在基于光影的造型方法上。但在色彩运用方面,又很当代。这形成了一种观看经验上的反差:看似孩童般的信手涂鸦,却强烈地透露出成年个体的生命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绘画,似乎天生带有一种“品格分裂症”:一方面,它因袭绘画的传统;另一方面,它以数字图像的形式存在,一幅画作即一份数据。也因此,艺术家得以为这个系列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也在本次展览中有着充分体现:除了经过数字输出、装裱的平面绘画,最初的“数字图像”还被转换为大面积的壁纸与窗贴、浮雕形态的木雕与布雕,甚至是借助游戏引擎创建起来的虚拟空间。

将二维图像重新带回物理世界

手机app涂鸦之作能登大雅之堂?这场个展告诉你答案

在创作早期,刘毅就已经意识到:在平面绘画的纬度之外,他极为感兴趣的,是如何将二维图像重新带回物理世界。可以说,手机绘画的成果积蓄——不断增量的“个人图库”,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原生系统”。“在持续产生的绘画/数字图像以外,同样让人期待的是从图像开始的二度转换,以及新生产物进入具体情境后,所可能具备的美学表达,与之带给观众的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体验。”

目前,他将这些转换后的“产物”分成三个类别,分别是“物”、“空间”以及“屏幕”。

与此一致的创作理念,也在对展览的形塑中得到体现,艺术家称之为“置景”。从通向展厅入口的巷道开始,一直到出口所连接的美术馆二楼中庭,展览一共由八个场景组成,它们分别是:相遇、直面、穿越、分野、涌现、通达、兼容、率真。

本文作者:李君娜

图片编辑:项建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