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生鲜被“美颜” 消费者难辨食物本色“生鲜灯”遮住了谁的眼睛?

2023-08-15 10:33:02 - 媒体滚动

转自:安庆新闻网

原本平平无奇的猪肉,经过灯光“美颜”后,色泽变得更加红润。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新规,这种让生鲜食品看上去更诱人新鲜的照明设施将于12月1日后被禁止使用。

肉摊上演“红灯记”

在行业内,给食物加层“滤镜”的照明设施被称作“生鲜灯”,是通过调整光照颜色,使生鲜食品更具“卖相”的一种灯具。记者走访安庆市场发现,大型连锁超市里鲜见的“生鲜灯”,在农贸市场、小型生鲜商店却成了“标配”。

肉类、生鲜被“美颜” 消费者难辨食物本色“生鲜灯”遮住了谁的眼睛?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新规,这种让生鲜食品看上去更诱人新鲜的照明设施将于12月1日后被禁止使用。8月14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农贸市场发现,“生鲜灯”使用率几乎达100%,不仅是生鲜,一些卤菜店里也挂上“生鲜灯”给熟食“美颜”。

图为华中路龙狮桥菜市场肉类销售区商户均挂上了“生鲜灯”,消费者难辨食物本色。全媒体记者程呈摄

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华中路龙狮桥菜市场,不远处一片“红灯区”映入眼帘。肉类区十余家猪肉、牛肉摊位上,每家都挂着3、4盏“生鲜灯”。走近一看,生鲜灯灯罩是红色,红白相间的圆形灯珠呈环状分布在灯罩下,散发出红色的灯光。在泛红灯光的照射下,肉案上呈现一片红,就连站在摊位前选购顾客的皮肤也被映成了红色。将肉从灯下拿开,生肉立马被“打回原形”,恢复其真实面貌。

在城区多家农贸市场,记者发现“生鲜灯”使用率几乎达100%,只要是生肉,均无一例外悬挂。连在光线较好的户外肉铺,也同样用生鲜灯给生肉进行了美化。不仅是生鲜,一些卤菜店里也挂上“生鲜灯”给熟食美容。而在菜市场蔬菜、水产品等其他区域,挂着的是照明用的普通冷光灯。

生鲜灯下难辨本色

为何装生鲜灯?摊主们的回应则很一致:“红光灯照着,肉的品相好,更吸引顾客。”

针对新规的出台,一些肉铺摊主表示已有耳闻,后续会配合相关部门要求整改。“我家每天卖的都是新鲜猪肉,用不用灯都一样。”潜江路菜市场一摊主说。部分摊主表示并不了解新规内容,还有一些摊主表示不理解:“这个灯用了很多年,为什么突然不给用?”

事实上,就肉摊悬挂“生鲜灯”,不少消费者早颇有微词,吐槽“肉买回家就不认识了。”

“生肉在红灯和自然光下颜色差别很大,每次我都要拿远了仔细观察。”市民刘女士是菜市场的常客,她坦言,这种灯光影响判断,还是早拆了好。

90后方女士说:“刚结婚学买菜那会儿,就被生鲜灯误导过,肉铺上看上去很新鲜的猪肉,回家后却变得不新鲜了。”

尽管“生鲜灯”让一些消费者不满,但此前并未明令禁止使用,导致“生鲜灯”在各大菜市场里滥用。

部门协同强化监督

针对群众反映“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在12月1日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增加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的设置和使用要求,指出“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肉类、生鲜被“美颜” 消费者难辨食物本色“生鲜灯”遮住了谁的眼睛?

大观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向经营者普及新规。

“这个生鲜灯误导消费者,我国已出台新规,12月1日起就不能使用了。”日前,大观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工农街菜市场及周边时,向经营者普及新规,一旁消费者见此纷纷拍手叫好。

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启动在农贸市场及周边的“生鲜灯”检查和前期政策宣传工作,引导经营者正确认识“生鲜灯”,督促经营者先行自查自改。

“新规实施前设有4个月的过渡期,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协同,强化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管科科长姚天理说道。

晚报微评

利用“生鲜灯”美颜达到卖相好、好销售的效果,说到底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着被误导购买到不新鲜食品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此次禁令的出台,让生鲜食品回归真实,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坚守。选用“生鲜灯”营销,遮住的不是消费者的眼睛,而是经营者的良心。期盼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日热搜